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席姆博尔斯卡诗作《在赫拉克利特河里》/安琪

(2009-05-12 18:09:15)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席姆博尔斯卡

诗作

赫拉克利特河

安琪

分类: 安琪文论
解读席姆博尔斯卡诗作《在赫拉克利特河里》
 
                         文/安琪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是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席姆博尔斯卡的代表作之一。席姆博尔斯卡,1923年7月2日出生于波兰库尔尼克,像同时代的许多波兰年轻人一样,席姆博尔斯卡刚刚步入豆蔻年华,就尝到了法西斯战争的折磨和痛苦。二战结束后,她进入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并开始显示诗歌才华。195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此而活着》,1954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向自己提问题》奠定了她在波兰诗坛的地位。1957年出版的第三本诗集《呼唤雪人》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迄今为止,席姆博尔斯卡一共出版过九部诗集。
1996年席姆博尔斯卡由于她的诗“通过精确的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断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由这样的观点出发,她的诗意往往展现出一种特色——形式上力求琢磨挑剔,视野上却又变化多端,开阔无垠。”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瞩目的诗人。
席姆博尔斯卡受到过多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她的诗中既有存在主义、怀疑主义的因素,也有进化论和其他哲学的成份,这使她的诗显得理性而睿智。席姆博尔斯卡的诗歌语言表面看来明白如话,内中却因融进大量的谚语、暗示、比喻、影射、哲学格言、拉丁语典故和民歌民谣而显得丰富多彩不易理解。
了解了以上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对《在赫拉克利特河里》一诗的解读。
我们先来看看题目“在赫拉克利特河里”,这是一个深怀暗示、比喻和哲学意味的词汇,在正文中,每一节的起始句用的也都是这一句,可见席姆博尔斯卡是有她内在的指认。
大家知道,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持的是怀疑论观点。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就是说,同一个人他第一踏入的河流和第二次踏入的河流是不一样的,哪怕这条河流是原来那条河流。河流是动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同一个人同一条河流又不是同一个人同一条河流了。这是典型的万物不可知观点。
席姆博尔斯卡直接用“在赫拉克利特河”作为题目显示了她卓越的语言能力,在这里,赫拉克利特被比喻成一条河,被当作一条河了,我们也因此知道,这是一首与哲学有关或暗含哲学意味的诗了。
那么,在这样一条哲学之河里到底会发生哪些事?
席姆博尔斯卡用四个小节23行诗指点给我们发生在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河里的一幕幕场景。既然是河,主人公当然是鱼了,但是请注意,这里的鱼完全可以转换为人,或其他动物。席姆博尔斯卡诗歌写作中的“影射”在此又发挥作用。
我们先看第一节,这一节展现了两幅画面:1、残杀画面(一条鱼捕到另一条鱼,一条鱼用尖鱼去切碎另一条鱼,一条鱼从一条被包围的鱼那里逃脱);2、生育画面(一条鱼在造另一条鱼,一条鱼住在另一条鱼里面)。
第二节同样在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河里发生了温情感人的一幕,爱情发生了:一条鱼爱上另一条鱼。我们看,男鱼在对女鱼求爱,说情话,他说,你真美啊,你是鱼群中最美的了,让我们白头偕老一起闯荡江湖吧,我们游出赫拉克利特河,到太平洋去好了。这一节字面意义明白,很容易理解。
第三节还是在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河里,不得了,有统治者或想当统治者的鱼出来了,它在构想要高于一切鱼类。有不平等现象发生了,你看,有跪拜、唱歌、祈求发生了,其目的是:“为了游得更轻松”。也就是,为了自由,必须先不自由。
在以上三节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鱼的场景,那么作者自己是什么态度呢。在第四节,作者出场了,她也是一条鱼,她认为她是一条单独的、独特的鱼,她不跟前面三节中那些鱼混杂,无论是你争我夺还是表达爱情都不是她想要的,她要什么呢,她要关注那些幼小的鱼,那些羞怯的躲在暗中闪光的小鱼。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全诗画面感很强,也颇具情节性,语言生动活泼明白晓畅,但给人留下的哲学思考却是很宽广的。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生活中类似鱼一样的人,对上号。这是我的解读,大家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做另外的品评。
诗歌语言的丰富性和歧义性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力,可以说,越是优秀的诗作,其激发想像力的空间就越大,读者也就在这样的被激发中尝到读诗的快乐。
 
 
2005/3/22
 
 
附一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
一条鱼捕到另一条鱼,
一条鱼用尖鱼去切碎另一条鱼,
一条鱼在造一条鱼,
一条鱼住在一条鱼里面,
一条鱼从一条被包围的鱼那里逃脱。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
一条鱼爱上一条鱼,
你的眼睛——他说——像天上的鱼炯炯有光,
我愿与你一起游向共同的海洋,
啊,你这鱼群中的姝丽。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
一条鱼构想出高于一切鱼类的鱼,
一条鱼向一条鱼跪拜,
一条鱼向另一条鱼唱歌,
一条鱼向一条鱼祈求,
为了游得更轻松。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
我是一条单独的鱼,一条独特的鱼,
(但却不是木头鱼、石头鱼)。
我在单独的瞬间描写小鱼,
就像银光闪闪的鱼鳞那样短促,
也许是黑暗在羞怯中闪烁?

一首与哲学有关或暗含哲学意味的诗

读席姆博尔斯卡诗作《在赫拉克利特河里》

/安琪

 

    《在赫拉克利特河里》是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席姆博尔斯卡的代表作之一。席姆博尔斯卡,192372日出生于波兰库尔尼克,像同时代的许多波兰年轻人一样,席姆博尔斯卡刚刚步入豆蔻年华,就尝到了法西斯战争的折磨和痛苦。二战结束后,她进入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并开始显示诗歌才华。195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此而活着》,1954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向自己提问题》奠定了她在波兰诗坛的地位。1957年出版的第三本诗集《呼唤雪人》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席姆博尔斯卡一共出版过九部诗集。

    1996年席姆博尔斯卡由于她的诗通过精确的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断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瞩目的诗人。

    席姆博尔斯卡受到过多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她的诗中既有存在主义、怀疑主义的因素,也有进化论和其他哲学的成份,这使她的诗显得理性而睿智。席姆博尔斯卡的诗歌语言表面看来明白如,内中却因融进大量的谚语、暗示、比喻、影射、哲学格言、拉丁语典故和民歌民谣而显得丰富多彩不易理解。

    了解了以上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对《在赫拉克利特河里》一诗的解读。

    我们先来看看题目在赫拉克利特河里,这是一个深怀暗示、比喻和哲学意味的自造词它位居正文每一的起始,呼应和强化着题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条“河”做一番分析。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持的是怀疑论观点。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就是说,同一个人他第一踏入的河流和第二次踏入的河流是不一样的,哪怕这条河流是原来那条河流。河流是动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同一个人同一条河流又不是同一个人同一条河流了。这是典型的万物不可知观点。

    席姆博尔斯卡直接用在赫拉克利特河作为题目显示了她卓越的语言创造力,赫拉克利特、河,一人、一物,被强力粘合,成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粘合必须有内在的逻辑,方有说服力。如前所述,赫拉克利特因为有那句关于“河”的名言,他自己被比喻成一条河,被当作一条河,也就言之有据,而我们也因此知道,这是一首与哲学有关或暗含哲学意味的诗了。

    那么,在这样一条哲学之河里到底会发生哪些事?

    席姆博尔斯卡用四个小节23行诗呈现了发生在赫拉克利特河里的一幕幕场景。既然是河,主人公当然是鱼了,但是请注意,这里的鱼完全可以转换为人,或其他动物。席姆博尔斯卡诗歌写作中的影射在此又发挥作用。

    我们先看第一节,这一节展现了两幅画面:1、残杀画面(一条鱼捕到另一条鱼,一条鱼用尖鱼去切碎另一条鱼,一条鱼从一条被包围的鱼那里逃脱);2、生育画面(一条鱼在造另一条鱼,一条鱼住在另一条鱼里面)。

    第二节同样在赫拉克利特河里,温馨感人的事儿发生了,爱情来了:一条鱼爱上另一条鱼。男鱼在女鱼求爱,说情话,他说,你真美啊,你是鱼群中最美的了,让我们白头偕老一起闯荡江湖吧,我们游出赫拉克利特河,到太平洋去好了。这一节字面意义明白,很容易理解。

    第三节还是在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河里,不得了,有统治者或想当统治者的鱼出了,它在构想要高于一切鱼类。有不平等现象发生了,你看,有跪拜、唱歌、祈求发生了,其目的是为了游得更轻松这应该是那条想“高于一切的鱼”给出的虚幻前景,貌似说,为了自由,必须先不自由。

    三节,诗人例举了不同心态、不同表现行为的各种鱼,她自己是什么呢?第四节,诗人出场了,她也是一条鱼,一条单独的、独特的鱼,她不跟前面三节中那些鱼混杂,无论是你争我夺还是表达爱情都不是她想要的,她要什么她要关注那些幼小的鱼,那些羞怯的躲在暗中闪光的小鱼。这是诗人的态度,一种人性关怀。

不知大家有无注意到席姆博尔斯卡在本诗中创造了一种句式,我想称之为席姆博尔斯卡句式:一条鱼怎么着另一条鱼。自本诗之后,我经常读到诗人们如此写诗:一种物怎么着另一种物。一个诗人的诗作能被模仿,证明这个诗人的影响力大、原创性高。

 

2018-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