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摄影家宋醉发镜头里的安。

(2008-07-15 09:59:47)
标签:

中国诗歌的脸

宋醉发

安琪

文化

分类: 私人照片

诗人摄影家宋醉发镜头里的安。

《安琪:最后的晚餐》,2003年11月。北京。宋醉发/摄
 
 
[图注]
2003年11月某日,气候适宜,不冷不热。
闽人宋醉发到京,电话邀约拍照,据其言:有意为中国诗人留下面影,立此存照。我告之可来我工作的某图书公司,因为这里恰好有李亚伟、张小波、格式等一干诗人可方便留影。宋欣然同意。
宋醉发来时一脸大胡子(有点少数民族或异国情调感),一个大背包(据说这是所有摄影工作者的吃饭家伙),一口比较纯正的闽式普通话(音质音调都比我这闽南腔强),可谓风尘仆仆,气宇轩昂。
其时正是周日,公司无人,因为事先通知了张李诸位,他们倒都来了。
宋醉发掏出名片,这才知道他是福州某大专院校的摄影老师,专业人士啊。闲聊几句又获悉他早就写诗多年,比我辈出道还早,毕竟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如今活跃于网络名“醉发”“大胡子”是也。
宋大摄影家开始为我排兵布阵取点摆造型。这张相片就是在公司会议室里拍的,以墙上这幅《最后的晚餐》为背景(时日已久,记不住墙上图片的名目和作者,应该是《最后的晚餐》的解构版吧),宋大摄影家让我就坐,然后咔嚓不停。
大凡真正摄影家总是不惜血本不断咔嚓的,这个我后来才知道。只是后来这些摄影家大都用的数码相机,而我们的宋醉发同志还是胶片的在用,是不是有点浪费?
不过,真正优秀的摄影据说不用数码相机的,数码相机是机械复制时代的物件,胶片相机才是手工时代的绝活。宋醉发同志不知是否存此观点,待查。
我是一在陌生的镜头面前就紧张的人,怎么笑都怪,不笑又呆,结果就拍出这张和平常的我有距离的脸。据宋醉发同志说,摄影艺术讲究的不是漂亮不漂亮,而是一种气质和感觉。宋醉发同志认为,我的这张脸纯净,忧伤,他说,其他诗人跟他说,安琪被他拍成格格了,因为上面那张图看起来像格格帽。
格格不格格同样有待考证,可以确认的是,这张脸被用在了黄礼孩主编的《诗歌与人——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燎原/著)》关于安琪的那部分。后又被收入《中国诗歌的脸》(宋醉发/主编并摄影)之正卷第一辑(附卷为《宋醉发诗文摄影作品选》第一辑——安注)。
还将被用在宋醉发同志即将在广东、北京举办的大型《中国诗歌的脸》巡回展览上。以后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说不准就靠这张脸了——
这张宋醉发同志给的脸。
另,我发现,宋醉发同志是个很有主见并很认真负责的人,所谓有主见就是,他认准要拍谁就拍谁,认不准的推荐给他即使拍了他也不用。所谓认真负责就是,每张脸上的文字都是他自己从被拍者大量的诗/文中选取的,对其他人我不知道,对我,他选用的三首诗均有他的意思,上面那句选自我的《再任性下去》一诗,因为我的长诗《任性》被视为很符合我福建生命状态的一首代表作,《再任性下去》是北京时期的短诗力作,是对福建时期的一种渴望和延续。另外两首就不用说了,《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已被认为是我的短诗代表作之一,《在大观园里想起中间代》虽然影响没那么大,但因为有个“中间代”,也是我的标志一种。
不得不承认,宋醉发同志确实是把这项工程当成生命来做 。每一个细节都很讲究。
是为谢并记。
 
 
                                              2006/6/23

 ————————————————————————————————

《再任性下去》/安琪

  

再任性下去?往极限处再任性一点

点,就一点,就能达到碎裂部位,就会看见

脑浆汹涌如她的破口大骂如我的

强硬还嘴

我坏了

心脏坏了

它像一块石头堵着像一团乱麻塞着

听我的,必须听我的

把车开到最高速直接开到

昆玉河

乖,只要开到昆玉河就能到达此生渴望

到达的尼罗河

 

我一直向往埃及

古希腊

那些久远的文明藏着无数人的前生

他们轮回转世

有的成为我的朋友有的

成为我的敌人

亲爱的敌人

我们真不幸

既亲且爱又是敌人

来,乖,我们开车去找

我们的前生

听我的

它们就在尼罗河

 

它们不会在多瑙河

也不会在

黄河因为我们不够浪漫的蓝也不够

辉煌的黄

它们一定在尼罗河

当它们醒来恰好就看到

我们撞进了它们的身体

它们虚席以待已经很

久了。

 

                      2006/5/6

 

(本诗刊登于《诗歌月刊·下半月》2007年7/8合刊及《中国诗人》(2006年)等。相关链接:长诗《任性》http://www.poemlife.com/PoetColumn/anqi/article.asp?vArticleId=5902&ColumnSection=)

 

《在大观园里想起中间代》/安琪

 

我的目光在与曹雪芹的对接中迷蒙起来
他安静地蜷缩在石头的一角

 

我看见石头上雕刻的
“无才可去补苍天”

石头后,一部巨大的《石头记》,精装,蓝封皮。

 

我的目光在与《石头记》的对接中掉下泪水
因为无才
所以有《石头记》

所以有一个世界在一个人的文字中
真实起来


当我在大观园里徜徉,有点感动有点

绝望,我无法活得比大观园的任何一个人
长久,我无法活得长久
所以我必须制造一个词代替我活着

  

                    2004/5/2

 

(本诗刊登于《诗选刊》2004年及《厦门文学》2004年等。)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安琪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

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

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

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

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

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

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

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

不让多余的人看到

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

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

只是你拉长的耳朵

 

1996/5/19

 

(本诗刊登于《诗刊》1997年及《诗选刊》(2000年),入选《中间代诗全集》(2004年)等十几种选本。)

 

————————————————————

[相关链接]

宋醉发:《中国诗歌的脸》+时间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安琪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ace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