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建构专题研讨会

(2006-10-27 15:43:44)
分类: 安琪收藏

 

今天,到现代文学馆开了题为“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建构专题”研讨会,《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信报》《乐趣园》《天涯诗会》等多家媒体跟踪此次诗会,估计很快就有报道。

会议由《诗歌月刊·下半月》《乐趣园》《伯乐》联合主办。

赵丽华出席了此次诗会,估计这是她遭恶搞后第一次参加诗会。赵丽华首先做了发言,回顾了整个遭恶搞的经过和内心感受,并表达了对此次事件中支持她的诗友的感谢。赵丽华再次肯定强调,此事件是某些诗人的恶意操作,为了顾全诗歌声誉,也为了还自己一个清静,她不想具体指出哪些人。

原本已经退出诗坛两年的赵丽华因为此意外事件而心力交瘁,形容憔悴,令她的朋友们十分难受。

叶匡政则不失时机在会上宣读了他渴望引起反响的《文学死了》一文。果然引起大家的争议,诗人、小说家同时也是IT界成功人士周瑟瑟情绪激烈反驳了叶的观点,以自己每天都坚持写一首小诗和两千字文章为例表明,文学并没有死。周瑟瑟认为,叶的观点只能赢得那些反对文学的人的喝彩,他的IT界同行就有人幸灾乐祸。

整个会议比较扣住主题的是第三代诗人宋琳和青年批评家霍俊明的发言。他们主要针对诗歌语言本体和中西方诗歌翻译问题做了阐述。

梁小斌则用一贯的沉思性的表情和语言对赵丽华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诗歌可以温和,但捍卫诗歌的立场却必须是强悍的。虽然梁小斌认为赵丽华流布于网络的那些诗不如歌词,但他说,赵丽华在遭遇恶搞后所持的捍卫立场却不够强捍。

诗人潘维、潇潇、吴晨骏、王文海、朱鹰等也分别就赵丽华、叶匡政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诗人北塔作为现代文学馆成员在会议开始之前开章明义发表申明:文学馆仅提供场地,不是主办单位。并且希望会议遵循国际惯例:讲文明。

会议由诗人牧野主持。诗人沧桑促成此次诗会的召开。本人支持赵丽华就恶搞事件的发言,反对叶匡政关于文学死了的谬论。

 

                                    2006/10/27

 

附王文海发言:

 

我在参加“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
诗歌建构专题研讨会”的发言

10月27日上午9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由《诗歌月刊》下半月刊、乐趣园、伯乐网共同举办的“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建构专题研讨会”。牧野主持了会议,下面是我的简短发言整理稿:
首先,我要说的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赵丽华事件”。一方面这一事件对赵丽华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作为一个极度敏感的写诗的女人,要承受这样狂风恶浪般的轰炸,可以想像她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我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除却几个蓄谋的人不说,大多数网民和公众对赵丽华的评判,其实是对所有有争议的诗人的评判,是对整个诗歌界的一种评判。就像周瑟瑟所说:“赵丽华是被推到了前台替所有诗人受难而已”,公众对诗歌需要一个说法。另一方面是想表达一度被大众所忽视和冷落的诗歌又突然受到了关注,尽管这种关注的方式太过偏颇,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也说明我们的诗歌并未远离人群,只是自己走入了背风的胡同中。
今天的我们再也无法回到唐诗的辉煌、宋词的绚烂中了,但今天的诗人同样在心中有一种不甘心落寞的心态。说远些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曾经熏陶过世界文明;说近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兴起时,曾令国人痴迷。所有过去的辉煌与今天的寂寞形成了强烈刺激的对比,我们不甘心也不想屈从这个环境。但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可谓:江山待有文化出,各领风骚百十年!
刚才叶匡政说到文学死了,不过是向文学界敲响了警钟罢了。我感到曾经的滔滔波浪的诗歌大河现在只能是一条小河了,说严重点,是一条小溪了。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要把这条小河再拓宽;二是要让河水变得再清澈些。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要从河流的源头想根本性的办法,我认为什么时候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上诗歌的内容又重又厚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诗歌就真的有希望了。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涉及到这次我对“赵丽华事件”的一个认识,那就是“赵丽华事件”的一个关注核心,就是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好诗的标准是什么?难道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吗?如果诗歌只是诗人心灵的独语,那其他人何必花时间去琢磨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呢?建立诗歌审美评价机制应该见行动了。


本贴由王文海于2006年10月27日17:40:33在〖扬子鳄〗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