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参与撰写的三篇《大学语文》教材之杨键篇

(2006-10-11 17:24:02)
标签:

安琪

大学语文

杨键

杨四平

李少君

分类: 安琪文论
安琪解读杨键诗作《母羊和母牛》

(《大学语文》(杨四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母羊和母牛

——赠庞培

 

                                杨键

 

1

 

有一年,

在山坡上,

我的心融化了。

在我的手掌上,

在我捏碎的一粒粒羊粪里。

那原来是田埂上的青草,

路边的青草。

我听见

自行车后架上

倒挂的母羊的叫声,

就像一个小女孩

在喊:

妈妈、妈妈……”

我的心融化了,

在空气里,

在人世上。

 

 

2

 

小时候,

乡村土墙上晒干的牛粪,

在火塘里燃烧,

映红了母亲的脸。

我的心融化了,

那原来是田埂上的青草,

路边的青草。

现在我看见天上乌云翻滚,

暴雨倾注,

十头衰老的母牛过江,

犄角被麻绳

拴在车厢上。

它们的眼睛,

恭顺地望着雨水,

就像墙角边发青的土豆。

江水浩瀚、浑浊

冲向船帮,

在它们一动不动的眼前

溅起浪花。

快了,

呵,快到岸了,

那憨厚的十头母牛的眼睛,

那望着江水翻滚的

十头母牛的眼睛会去哪里啊?

我的心融化了,

在空气里,

在人世上。

 

 

一、语文通识。

 

1. 感受作者。

杨键被视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非常优秀的诗人。他1967年出生于安徽马鞍山,早年游历新疆,20岁以后开始写诗。和许多具有同样爱好的诗歌青年一样,杨键也经过了一段时间西方式的先锋诗歌写作时期,而最终却把诗歌方向定位在东方式的语意语境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能不说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骄傲。

在杨键的诗中,连诗歌本身也成为放逐的对象,而剩下一种无我的本真与如常的状态,这或许与他是个佛教徒有关。杨键的诗从文字形态上看似乎是守旧的、传统的,但内里的骨质却极其硬朗,他很少扮演反叛者或愤世嫉俗者的角色,而是以谦卑的心俯下身子,去抚触大地上的事物:农妇、牛、羊、蚂蚁、河水、草……杨键的诗歌写作于此有了充足的力量——世间那些最平凡的事物都是他默默的同伴。

杨键深知清洁语言,让世界不断地回到原初状态的重要。他节制而恰当地使用词汇,和一些凌空蹈虚高歌精神的诗人不同,杨键经常从日常经验入手,着力将自己对底层生活最基本和最直接的看见呈现出来。杨键的诗用词单纯随意深具质感,有一种质朴和稚拙的美。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诗人杨键诗句中来源于乡土、佛文化与现代诗歌的紧密融合。

在当代中国诗界,杨键是为数不多的有宗教信仰的诗人,这信仰使他的生活低调、安静而纯粹。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年代诗丛推出了杨键诗集《暮晚》。

建议参读以下文章:柏桦《杨键的诗》、韩东《一个孤独者的山与湖》、刘翔《诗人杨键——在神性和人性之间》、李少君《草根诗人杨键》。

 

2. 集评、汇评。

我断定,他的诗是我们时代少有的杰作,他的诗里呈现了一种崭新的汉语,我在此说的崭新,并非一种古怪与骇人,而是一种原型汉语,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万古常新的汉语。这正是我早年想要达到而没有达到的理想汉语,也就是孔子说的日日新的境界,是庞德说的‘make it new’(常新)。” 

杨键的诗歌完全不是以文学甚至诗歌为目的的,他的目的,按他的话说,就是:精研我的存在。杨键的写作和他的生活方式完全一体,并且后者才是他焦虑关注的根本。杨键认为,出生为人是他的第一次耻辱,写作是第二次耻辱。这些表白关系到杨键隐秘而紧张的精神生活,在此不多说。” ②                 

每次读杨键的诗,我总联想起在中原大地上悲苦疾走的杜甫、孤独悲愤的苦行僧寒山,还有痛苦得不能自己、怪异佯狂的八大山人……这些都堪称草根派的代表。或许,相对而言,作为佛教徒的杨键要平静得多,他表面上平静得多,看似心如止水,其实内里狂澜汹涌,他悲悯的目光掠过山河大地时,所见所闻,他的内心无时不在颤栗,颤栗得发抖,以致非得写下那些一字一句宛如刀刻的诗句,才能稍稍平静。ƒ

 

二、正文解读。

杨键说:一首诗应当像农田里常见的耕牛,水边常见的老柳树一样,唤醒人的慈悲、柔和的心。” 的确,杨键把自己的写作看作是对万物的一种陪护,一种眷顾。了解了杨键写作的这一内心自觉后,我们对《母羊和母牛》有了开始解读的依据。

全诗分两节,第一节的抒情主体为母羊,第二节的抒情主体则为母牛。它们很明白地呼应了题目,这也是杨键诗歌题目的一个特色:不矫揉造作也不故作高深而是平平实实地与正文内容相对应。类似题目在杨键诗歌还有许多,譬如《冬日乡村》《农田间的小河水》《啊,国度》《运河》等,所谓高僧说家常话,大抵指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有一年,/在山坡上,/我的心融化了。第一节开篇即为我们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情态,简短的三句话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画面。接下来诗人继续展开描述:捏碎羊粪、看见青草、听见羊叫。这三个场景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先后到来,但是,全部的场景其最终指向的是这样一句叫唤:妈妈、妈妈……”那是羊的叫声被比喻成小女孩的喊声。这个比喻如此贴切而令人心痛,羊被倒挂在自行车后架上的微弱凄凉形象,正像一个尚未长大的干净的小女孩本能地呼唤着妈妈。诗人并未告诉我们羊要被带往何方,因为连诗人本身也不知道,但我们却能通过这一比喻大略想像得到,羊去的地方必是羊不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展开联想,羊究竟想去哪里?是的,诗人已经用他所置身的环境为我们暗示了,羊应该像他一样,呆在田埂上的青草地里。理解了这一层,我们也就理解了杨键诗歌的隐忍与慈悲。

在诗的第二节我们很容易地注意到有几句话与第一节是一样的,它们构成了一种萦绕回旋的效果,有如乐队中的低音部分,再次散发出安静的气息。本节的前七句,诗人回忆了小时候的乡村情景:土墙上晒干的牛粪正成为母亲烧火的原料,母亲烧火时映红的脸,田埂上的青草,路边的青草。这乡村世界的本质呈现,具有融化一切的力量,它自然得如同人的呼吸。从第八句开始,诗人把镜头摇回到现在,现在,诗人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乌云翻滚,暴雨倾注,乌云和暴雨是一种不祥的铺垫,它恰好和小时候的安静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这个时刻,十头母牛出场了,它们衰老、恭顺、憨厚,有着对命运的驯服,它们不像第一节的母羊会发出叫喊,因为它们衰老了,它们不是小女孩了。诗人同样没有告诉我们这十头过江的母牛究竟去向何方,江水浩瀚、浑浊,更显出母牛们孤立无援的命运。而回到本节前面的牛粪意象,我们本能地产生了这样一种感慨,牛连牛粪都供给了人类,人类回报予牛的又是什么呢?

生命是神秘的,无论人,还是母羊、母牛,都有自己不可知的去向。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世界里,却又时常忘了自然,包括这样的牛和羊。正是杨键诗中体现出的隐忍和慈悲,以及他对孤弱者的无限同情,构成了他诗歌最动人的力量。

                  

三、思考练习。

1.杨键在诗集《暮晚》的自序中写道:我坚信,如果我不能发现心中的无价之宝,我的语言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从这句话谈谈你对诗歌精神的认识。

2.请阅读杨键诗集《暮晚》,领会杨键诗歌写作的草根性

3.试以《母羊和母牛》为例,阐释杨键的这一诗句的精神内涵: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也是伦理的世界。

4.请以杨键的某一首诗为例,分析杨键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精神的传承。

 

四、参考选题。

1.杨键与弗罗斯特

要求与提示:弗罗斯特,美国二十世纪的一位田园诗人,他常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普通人的痛苦,但怨而不怒,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试比较研究弗罗斯特与杨键的诗歌精神。

2.杨键文本细读与分析

要求与提示:《略论杨键诗歌的古典美》,②《试分析杨键诗歌中的自然情怀》。

3.杨键精神命题研究

要求与提示:《试论杨键的佛教信仰与他诗歌中追求觉悟的精神关联》,《分析杨键曾经有过的游历生涯与现在的隐居生活与他诗歌写作的关系》。

4.比较研究

要求与提示:《试比较杨键诗歌与王维诗歌的两种山水观》《比较研究杜甫与杨键诗中的忧患意识》。

5.网上交锋

要求与提示:访问有关诗歌的网站,参预网友对诗歌的各种讨论,重点讨论诗歌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关系。

 

五、读写活动。

以自然中的某一事物为主题写一首短诗。

 

六、推荐阅读。

1.《暮晚》,杨键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卷》,朱自清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3[]《弗罗斯特诗选》,弗罗斯特著,曹明伦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

柏桦:《杨键的诗》,载《南方周末》2004122日。

韩东:《一个孤独者的山与湖》,载《中国图书商报》2004528日。

ƒ李少君:《草根诗人杨键》,载《中华读书报》20044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