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安琪随笔 |
理想主义者阿琪
梁小斌老师在叫我的时候,总是叫成“阿琪”,大家于是便笑。梁老师就说,阿琪安琪都一样。说起来,我和阿琪确实有一样的地方:我们都是女性,都来自南方小城,都是在原先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的基础上,为着文学理想,背井离乡,不远千里来到北京。也因此,我和阿琪先天有一种亲近。
和阿琪认识,是应邀到她主持的“网易”文化名人坊,做客闲聊诗歌“中间代”。那天下午,在网易位于王府井新东安广场的办公楼直播现场,一身时新典雅着装的阿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介绍我们几位嘉宾时,阿琪一律以“老师”相称,其实论年龄论出道,阿琪甚至比我们几位更早。我后来翻阅阿琪名人坊的全部内容,发现阿琪在这个专题中永远把自己放在倾听者的位置,而不喧宾夺主,更不哗众取宠。我对阿琪说,其实你可以尖锐一点,咄咄逼人一点。
那是1996年的事,经过三年学习的阿琪,视野打开了,自信心增强了,突然对原先小城日日不变,今天看得见明天,生看得到死的生活有点不满有点不甘,她想,难道我这一生就要像无数小城中人一样平淡走过。心意一动,行动便有惊人效果,阿琪决定,留在北京了。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赞叹或惋惜不解的决定谁都无法判断,连阿琪自己也解释不清,她只知道,那完全是骨子里理想主义的东西在起作用。是的,对每一个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人而言,生活总是因为未知而愈加精彩。
北京10年,阿琪写出了六本专著,开了无数个专栏,并且挣下了一套房子和一部车子。在我看来,阿琪无疑是北漂女作家中比较成功的一位。当然,这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对阿琪而言,最大的遗憾可能是,她所有的成就没有一个可以和她分享的人。时至今日,她依然独自美丽。
问阿琪有遗憾吗,阿琪缓缓地说,这要看你从哪一个价值取向上定位了,从理想的实现上可以说没有,从生活的安稳上,北京的未知依然存在。而人生,不正是因为这些未知而充满活力吗?
我对阿琪最感敬佩的地方在于,时至今日,阿琪依然保有的那份朴素与自然,明净与温柔,她的人,她的文字,仿佛并未受过世俗的污染,并未在北京漫无边际的大和冷漠中枯燥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