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来越艺术了

(2006-06-08 12:18:13)
分类: 安琪随笔
 
越来越艺术了
——鼓浪屿诗歌节记忆
 
 
                      文/安琪
 
    认真负责的陈仲义老师早在四月底就把五月底的这一个“鼓浪屿诗歌节”告之于我,我于是雀跃着等待这个诗歌盛会的到来。到厦门开诗会于公于私都是我的期盼,我的妈妈和妹妹就住在厦门,我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看看她们。
 
    飞机在机场降落时,窗外早湿了一片地,下雨了,有些阴,和冷。主编老巢以为厦门应该很热,只穿了短袖的衬衫,我也是只备了两件长袖夏装。在机场大厅,我们看到举着“鼓浪屿诗歌节”牌子的两个小伙子便迎了上去,自告家门。其中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姓魏走了过来,帮我接过行李,带我们来到面包车上,同时上车的还有两个中年人,大家在车上不免互问一番,方知是浙江的张德强和东北的张洪波。
 
    汽车往轮渡方向急驶而去,雨依然滴落着。熟悉的厦门一一在车窗外通过道旁树通过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向我们问候。看起来大家似乎都到过厦门,没有听到惊讶声。而我在离开厦门那天的机场上,听到一个同样到厦门开医学会议的北医三院某主任医生赞不绝口地夸厦门:真漂亮,简直是公园。
 
    同样的赞美蓝蓝说过,蓝蓝是诗歌界的公认美女,她青草气息的诗风几乎渗透男女老少的心。在北大诗歌节上曾和蓝蓝见过一面,匆匆,未及详谈,不想今年五月连续两次和她在福建相遇,真是奇迹。蓝蓝在书写鼓浪屿诗篇时认为,这是一个不真实的城市。
 
    这里的不真实我以为有两层含义,一是鼓浪屿的梦幻之美有如仙境而非人间,二是诗人站在这片美丽的岛屿上感到自身轻盈已然飞起,神思缥缈恍如隔世,这个恍如隔世之人借助恍如隔世之眼看到这一个站在尘世的自己,顿生不真实之感。
 
    记得“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颁奖会结束后在送大家到机场的车上,荣荣说蓝蓝倒退回十年前简直就是圣女一个。
 
    呵呵,这一个圣女是在我们都在鼓浪屿别墅酒店安顿下来并且聚集到大厅吃烧烤的时候冒雨赶来的,同时来的还有诗刊社林莽老师诸人。那时大厅人声鼎沸,东南亚诗人、港澳台诗人、中国大陆诗人都在这一个并不宽大的一楼大厅分桌而坐,而服务员们穿梭其中,把一盘又一盘烧烤端放在各位诗人面前。
 
    这是诗会的第一次聚餐。原本定在露天草地上的欢迎宴席因为雨的缘故临时挪到这四面敞开的大厅,南方的雨总是密集,它一直伴随整个会议到会议结束它犹自下着,此为后话。
 
    这餐饭舒婷来了,这位出生并居住在鼓浪屿的诗歌前辈,她的到来自然引来新朋旧友的关注。舒婷先在我们这桌坐了一小会儿,和我们福建乡亲们拉拉家常,然后便告辞到林莽那桌。告辞理由为:“我在这桌这些孩子们都拘束不吃了。”
 
    我们这桌都是福建各地的诗人,林莽那桌则是全国各地的诗人如曲有源、老巢等。洛夫那桌则是海内外诗人的集结。厦门诗人自己也围了一桌,另有东道主及三五闲人自己坐一桌不提。这场面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经常出现的家宴描写。是啊,到鼓浪屿,就是到自己家诗歌的家了。
 
    因为鼓浪屿与诗与歌的关系太密切了,与歌就不用说,这里是著名的钢琴之岛、音乐之乡。不夸张地说,几乎岛上每一家都有钢琴,傍晚的时候走在鼓浪屿,总会有熟悉的世界名曲通过钢琴声进入你的耳朵。鼓浪屿出产了殷承宗、许斐平、郑小瑛等享誉海内外的音乐家,也出产了闻名于世的朦胧诗人舒婷,这使它和诗的关系从此变得不同。
 
    变得不同的原因还在于洛夫、余光中、蔡其矫等诗人与鼓浪屿的因缘。经由这次诗会,全体诗人都知道了洛夫是鼓浪屿的女婿。全体诗人知道的还有洛夫先生写给夫人陈琼芳女士的爱情诗《因为风的缘故》。在诗歌节组织的“五月鼓浪屿”诗歌朗诵会上,洛老先生亲自出马深情款款背颂了这首写给夫人的情诗。真是一首漂亮而现代的抒情诗啊。后来通过厦门诗人老茂的博客文章我才获悉,原来,这首诗是洛夫先生在他的某个生日的被命题之作,当时,夫人要他写一首爱情诗才要给他过生日。这一激,果然把洛夫先生的好功夫激出,也让诗坛增添了一首传世经典。
 
    以后“因为风的缘故”看来应该改为“因为夫人的缘故”了。
 
    洛夫先生是台湾《创世纪》诗刊和台湾现代诗的开山祖之一,素有“诗魔”之称。这些都是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人民群众不耳熟能详的请见《诗歌月刊·下半月》即将刊登的老巢专访。具体内容暂时保密。
 
    为了这个专访,我和老巢都没能参加诗歌节组织的“音乐与诗”研讨会。那个会洛夫先生首席发言,发完言后我们三人匆匆退场,老巢开始对洛老先生进行采访,我则充当了一回摄影家,咔嚓个不停。没参加研讨会的遗憾在于,那个会据说小争鸣了一下我的诗歌,源起于毛翰先生在发言中说要宽容安琪的诗歌写作,然后康城为我一辩时语气太冲引来东南亚某诗人的批评,然后谢春池先生毫不客气反驳毛翰“安琪需要你宽容吗,你有什么资格宽容人?”又引来某东南亚诗人的批评。等等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听说,因为不在现场,姑且简要记之。
 
    记下这个是为了说说谢春池。这位福建文学界的猛将怎么看都不像50岁的人。那种鲜活灵动,那总是圆睁的大眼睛,那总是高亢的语调,那永远奇思不断的妙想,那富于号召力的行动,那编书和组织的热情,已经在厦门文学界制造出了无数次或大或小的地震。谢春池基本上一直在《厦门文学》当编辑,这个小小的刊物虽然无法满足他的全部构想,但他还是以小见大尽力而为操持。诸如百年福建文学、走向新世纪中国新诗大展等。谢春池是有历史情结的人,喜欢做一些百年工作。这不,此次诗歌节他见缝插针首发了由他策划并参与主编的《厦门百年新诗选》等一系列书籍,几乎压扁了与会诗人的提箱。
 
    无论如何,厦门有了谢春池就不寂寞了。
 
    厦门有了鼓浪屿就更不寂寞了,谁都知道厦门,谁都知道鼓浪屿,但知道鼓浪屿上除了无污染的电瓶车外什么交通工具都不能使的就不那么多了。这真是鼓浪屿的特色!不能使用有污染的交通工具的地方我知道的还有九寨沟,但人家那是纯旅游区,鼓浪屿呢目前还有大量居民居住,这样一来岂不是不方便?这个问题在每次的吃饭中都有外地诗人提出来问当地诗人,岛主陈仲义老师自然被问得最多。陈老师最精妙的回答总是,你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
 
    怎么解决陈老师当然是没有发言权了。陈老师只对这次诗歌节有发言权,从开始筹划到邀请嘉宾,到诗人们从海上过来之后的吃喝拉撒大家有问题都找陈老师,再由陈老师转告组委会解决,毕竟大家只认识陈老师这个东道主。好在这次组委会很有经验,很多环节都安排得很到位,我们的陈老师也就没被诗歌之外的琐事困扰。
 
    困扰大家的应该说是最后一个下午临时通知大家要完成的同题诗《鼓浪屿》,说是《厦门日报》6月3日就要做诗歌专版。大家接到任务时不免惊呼难,然后就说写不来啊。我以前在西峡开诗会时也遇到类似情况,就是中午要完成同题诗《西峡》然后下午就马上要在礼堂举办西峡朗诵会。所以我知道既然任务下达了,就总是要实现的。
 
    当然我也心存侥幸,也许,很多诗人都不会写呢。
 
    不料就在晚餐时看见蓝蓝把诗稿交给陈仲义老师,回房取物件时看见伊路埋在被子下也完成了大作,我想,坏了坏了,自己不写不就很没面子吗?赶紧苦思苦想起来,奈何不在状态,只好硬堆一些陈词凑成一首《鼓浪屿》,这才参加最后一个晚上的“厦门青年诗人研讨会”。
 
    雨真大,厦门青年诗人们三三两两赶过来了。与其说这是研讨会不如说这是现场同题诗会更对口。当与会诗人各自朗诵完自己临时写的《鼓浪屿》时,那些没写的可顶不住压力了,纷纷埋头写了起来。我坐在老巢旁边,就看见他的手在手机上不断捏着,脚却按常规晃动着。这两年老巢比较自豪的一件事是,他在手机上已经捏出了一百多首诗了,有没有一百多首没有验证,手机捏出却是事实。这个晚上,当他用十几分钟时间捏出并朗诵《在这里——给鼓浪屿》时,掌声比较热烈,能即兴写出这样的诗实在不错。老皮说,这是鼓浪屿同题诗里最好的。
 
    老皮有没有夸张同样无法验证。可以验证的是,他和老巢同样有好酒量。这个诗会出现三老:老巢老皮和老茂。
 
    而就诗历来说,于坚无可置疑是当代诗坛的老大。
 
    这个光头的极其黑帮造型的于老大基本获得诗界朋友或敌人的叹服,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笔记,于坚是少数几个能把感性和理性结合得如此之纯熟之生猛之开阔之大气的诗人。他的创作既有坚实的大地根基,也有高拔的思想自觉,他是原创的中国的。
 
    这个晚上,我们的于大师也埋头写起同题诗了,他用《鼓浪屿便条集》为自己临时草就的八个短章命名。于坚写作的表情严肃,偶尔抬头看到大家都在盯着他他也会羞涩一笑。然后又继续便条去了。
 
    这个晚上,杨克也是临时同题出来的,杨克发现,鼓浪屿有三个词很好听:鼓浪石、日光岩、舒婷。
 
    康城起初交了一首旧作充数,因为不是写鼓浪屿,被敬业的编辑黄静芬退了回去。他马上写了一首,就写这次诗歌节,就写他的醉酒,还挺有感觉的,姑且记之。
 
    我自己则很惭愧,念完那首即兴诗后就对老巢说,这首肯定我不会把它列为我的作品。好在黄静芬慧眼识鱼目,没让它混在珠里,我也就心安理得当作自己没写过。以后有灵感了要好好给鼓浪屿写一下了。自己一向以写新旅游诗著称的,怎么一到自己的家乡竟手笨如此?
 
    在即将结束这篇随笔之前我想到2号早上当电瓶车载着我们几人赶往轮渡的路上,蔡其矫老师指着一间小学说:“我20年代在这里读了三年小学”。20年代?真遥远啊!我们的蔡老师真幸福,他对鼓浪屿的记忆从20年代就开始了。他看到鼓浪屿从不更事的少女长成今天的漂亮姑娘了。
 
    这个姑娘先弹琴后写诗,越来越艺术了。
 
 
 
                                     2006/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同题诗
后一篇:不厚道的媒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