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玉龙
秦玉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32
  • 关注人气:2,1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民工:取消借读费高兴不起来

(2008-12-02 12:00:17)
标签:

教育

借读生

借读费

农民工

家长

娃娃

文化

分类: 第三只眼

农民工:取消借读费高兴不起来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说,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被取消的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取消借读费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当下的择校风。相反,借读费的取消,有可能会给一些进城务工者子女就学造成新的障碍!
  通常,人们把学生到非本地户籍所在地学校上学,称之为借读。在原有户籍制度的概念下,由于借读生占用了非户籍所在地的教育资源,缴纳一定标准的借读费,成为全国的通行做法。而那些随父母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是借读生的一大群体。不过,对于借读费的取消,农民工反而担心起来:取消借读费后,我们娃娃上学可能会更难?


  在城里打工多年的农民工马啸虎认为,一学年1000多元的借读费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如果取消借读费,城市教学质量比农村高,会让更多的农民工家长把孩子带到城市学校来上学。到时候,人多了,学校还是这些学校,我们农民工的娃娃照样没学上,而且交钱都有可能上不了?
  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学校向借读生收取的借读费,并不是直接进入学校口袋,而是“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主要用于学校的日常开支和其他花销。如果没有了这笔借读费,地方财政对学校的支持又不够,学校的日子也不好过。就像今年冬天,我们学校因为缴不起暖气费,供暖企业不给我们供暖,后来经我们求爷爷告奶奶,人家才勉强答应给我们供暖,但明年要是缴不齐暖气费,就不再给我们供暖了!”一位小学校长如是说。他认为,借读费取消后,对学校来说,的确没有什么动力接收借读生了。他建议,取消借读费后,政府部门应加强学校投入,对学校所需经费财政要按时足额拨付,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有农民工提出疑问说,公立学校在有招生余额的情况下,愿意收下借读生,是因为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借读费,如今借读费取消了,学校完全可以以生源满为理由,拒收借读生。
  重点学校借读生名额“僧多粥少”,一向都是学生家长争夺的目标。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因此很多家长就以“借读”的名义进行择校。家长如果能成功把孩子送进好学校,除了按规定要交的借读费之外,往往要另外花费一笔数额很大的择校费。笔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农民工对于取消借读费的政策持谨慎乐观态度。他们表示,取消借读费只是隔靴搔痒,很可能此消彼长,择校费会涨上去。


  我们都知道,在一座城市里,所谓的好学校就那么几个,大家都争着抢着想把娃娃送到好学校去上学。不管你穷也罢,富也罢,不管你是城里人还是乡里人,让娃娃“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做家长的普遍心理,而择校也是惟一选择。就在08年秋季开学前,甘肃省教育部门已经明令禁止收取借读费,但一些家长还是千方百计花钱让娃娃去“好学校”上学,至于所交的钱叫“借读费”还是“择校费”都无所谓,只要有学上就很开心了。
  对于“好学校”的趋之若鹜,对于为人父母的望子成龙成凤心情,一位重点中学老教师坦言:“择校”之所以能形成特殊的生态链条,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最好的教学条件在重点学校,最好的师资力量在重点学校,最好的学生(只是成绩来衡量的“最好。”)也在重点。相反,薄弱学校由于先天不足,在这场生源质量和办学力量的双重较量中只能越来越弱,这一两极分化又成为择校风长盛不衰的源头。


  他认为,取消借读费固然是一项利民措施,但如何给“择校热”降温?想必许多专家学者都有高见宏论。可是这些年了,全国各地“择校风”依旧是越刮越大,越刮越猛,却不见那一个城市,那一家部门能把这股风挡住、压住了。眼下当务之急,是要真正下硬手治理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核心是要回到源头上,就是要改革我们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让整个学校的发展,能够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态势。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彻底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