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我最喜爱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结束。甘肃省庆阳市、酒泉市和天水市3座城市从170多座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跻身于14座“我最喜爱的西部名城”之列,被评为“最具有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而我们的近邻庆阳市入选的理由是:“中医与农耕文明之塬、天下黄土第一塬、香包之乡”。看到这条消息,许多人和我一样,心里除了羡慕多少还有点泛酸,原因大家都明白:平凉凭什么和人家去竞争?
泛酸归泛酸,冷静下来细细一想,我们的邻居能力挫兰州最终入选“我最喜爱的西部名城”,其实力确实不凡。再回过头来看平凉,姑且不说我们在综合经济实力、人文环境上是否具备竞争西部名城的条件,首先我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就没有人家那么强烈。央视举办的这个“我最喜爱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全部是在网上以及手机短信投票产生的,这次评选活动共推出西部15个省、自治州、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上百个城市,人们可以在网上为自己喜爱的城市投票,并通过邮件和信件的方式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例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风景、城市的特产等方面的内容。央视《西部新闻》频道还根据投票结果及观众提供的喜爱理由为“名城”量身定做一档名为《我最喜爱的西部名城》的互动节目。许多城市虽然最终落选,但由于他们在初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也换来了在央视西部频道长达半小时的“露脸”。在甘肃,平凉也位列其中。然而遗憾的是,平凉人没有认识到这次参选西部名城的重要性,相关单位、部门也没有借此机会大造声势,鼓动市民上网投票。因此,平凉在不自信和沉默中丧失了一次宣传自己、推销自己的大好时机。
固然,庆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革命老区”的金字招牌,在中国现当代史上曾经扮演过及其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平凉无法与其比拟。但更重要的是,庆阳人懂得宣传、推销自己,懂得知名度就是财富。所以,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不失时机、不惜本钱的“包装”自己。例如撤地设市请来“心连心”艺术团,例如一年一度的“香包节”等等。也许我们会认为人家在赔钱赚吆喝,但这个钱值得赔,这个吆喝也值得赚。虽然眼前损失了一点利益,可其长远效益却在慢慢凸现。这次庆阳能够入围西部14座名城,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可平凉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有天下闻名的道教圣地崆峒山,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我们大可以找出竞争西部名城的8条10条理由来。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先要学会“吹嘘”自己,不要怕落选的尴尬,不要去权衡什么是“实利”什么是“虚名”。因为从古至今,名和利一直是“骨肉相连”,往往是先有名后才有利的。
今年,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将在平凉举办。以往,我们衡量“西交会”成功与否的标尺就是招了多少商,引了多少资,签了多少约。至于“西交会”给平凉带来的“名气效应”,很少有人刻意去关注,去评价。而前期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只是“跟风吆喝”,缺乏策划和投入。交易会举办期间更是缺少有特色的地方文娱活动陪衬,让那些记者们找不到“说事”的理由,因而在国家级媒体上,“西交会”也只能以“简讯”的形式闪现了。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不是平凉人的一贯作为。“向兄弟地区学习”才是我们的一贯作风。西部名城评选已经尘埃落定,但这次评选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却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思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