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秦乱弹 |
新闻背景:
据最新公布的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内地人口中原来的准文盲人数在5年中(1999—2003)减少了近一成。2003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综合三届调查的结果还发现,我国国民中有日常读书习惯的读者仅占5%。在基本不读书的人群当中,选择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占50.6%,其中有32.3%的人是因为工作学习太紧张而没有去读书。
虽然中国人的潜在阅读人口在大幅度增加,但真正读书的人数却在大大减少。我们与某些国家相比,就会更感到状况的严重:韩国每人每年读书量为7本,日本为40本,而中国只有0.7本。在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的读书调查中,日本企业家平均一年要看50本,而中国企业家只读到0.5本……
据最新公布的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内地人口中原来的准文盲人数在5年中(1999—2003)减少了近一成。2003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综合三届调查的结果还发现,我国国民中有日常读书习惯的读者仅占5%。在基本不读书的人群当中,选择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占50.6%,其中有32.3%的人是因为工作学习太紧张而没有去读书。
虽然中国人的潜在阅读人口在大幅度增加,但真正读书的人数却在大大减少。我们与某些国家相比,就会更感到状况的严重:韩国每人每年读书量为7本,日本为40本,而中国只有0.7本。在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的读书调查中,日本企业家平均一年要看50本,而中国企业家只读到0.5本……
正文:
年关将至,又是一个购物高潮期。漫步街头,满眼可见的是匆匆忙忙进出副食超市、服装店的男女老少,大家在欢欢喜喜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却很少有人驻足或留意街边星星点点的几家书店,也很少有人进去购书。一边是超市、商场人潮涌动,一边是书店里面冷冷清清。物质生活正在逐步提高的平凉人,似乎已经没有了读书的兴趣。周末下馆子、搓麻将、看电视、上网,已经成为大多数平凉城区居民的当然选择。
书店:教辅读物唱主角
曾几何时,我们说的做的更多的是发展的“硬道理”,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需要支撑发展的“软道理”——即如何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也许,造成今天“读书无用论”泛滥的根源有很多主客观因素,但平凉市民购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用一位个体书店老板的话说,眼下书店里卖得最火的是中小学生的辅导书籍和自考书籍,也是书店得以生存的“镇店法宝”。
在平凉新华书店,记者了解到,2004年,书店共销售各类图书124万余册,销售金额840多万元,其中,仅课本一项就近百万册,教辅、少儿读物约18万册,社科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类书籍的总和不到6万册,销售金额也只有130多万元,分别占书店全年销售册数、金额的4.8%和15.5%。据书店副经理刘屹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成人购书、读书的热情,书店在近年来曾经尝试过不少做法,例如送书到部队、警营,到厂矿、企业,但真正自觉走进新华书店购书的成人并不多。
与此同时,记者从平凉城区几家个体、民营书店了解到,他们的图书销售量中,成人读物约占销售总数的60%左右,但只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如文汇书局、三维书屋,他们的图书销售由于不受体制以及进书渠道的限制,成人读物销售相比新华书店要好些。但记者在书店看到,大多数读者都是中学生模样的人,成人并不多。
读者:不读书是不知读啥书
不久前,跟一西安来的的朋友聊天,对方调侃道:你看你们平凉人一到周末就往饭馆、麻将馆跑,胡吃海喝,浪费光阴。而我们哪儿的人周末却往书店跑,去买书,逛书店。人家意思很明确:平凉人不好学。一行平凉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尴尬地笑。
对于平凉人不爱读书的原因,部分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读书是因为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因为对于当代中青年人来说,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其社会阶层认同感“偏下”,导致心理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他们认为,读名著太浪费时间,读言情感觉娇柔造作,读武侠显得没有档次,读新人类小说乏味……“书中自有黄金屋!”实用主义是如今平凉人进书店的唯一选择。
对于大家的这一观点,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据平凉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的负责同志说,新华读者俱乐部现拥有会员2152人,其中成人会员1318人,学生会员834人。在这1300多人的成人会员中,前来读书、借书的人大多“偏食”,所看书籍多数是名人传记、武侠、畅销小说等。记者随手翻阅了桌子上一些会员还回来的书籍,发现多为武侠小说,倒也有几本少儿版名著,但阅读它的人却是中学生。一位书店老板认为,这很正常,书店的对象是读者,读者喜欢什么我们进什么卖什么。社科类书籍没人理睬,文学艺术少人问津,表明大家对国家、社会的变革以及思想界的新动向漠不关心,即就是看了也认为是“瞎操心”。看书是为了消遣、娱乐,是读者普遍的心理。
过年:该买点知识回家
去年末,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主持的第三届《2004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在281个参评城市中,平凉市被排列在后50位的第49位。我们尚且不论这个排名是否权威、真实,但它透露出的信息是:平凉的竞争力在下降。导致我们竞争力大大下降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经济发展,不是我们说的“硬道理”,而是公共服务、公共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科学技术。说穿了,就是人的素质,就是人才,人的思想、信念、素质、价值取向、精神状况。
快要过年了,人们会大包小包往家里买东西,会花上两天的周末休息时间逛商场、超市。可是,今年春节,你是否打算匀出一点时间,来逛逛书店,买几本自己抑或喜欢抑或不喜欢却很好的书籍回家呢?要知道,读书不光是一种人生经历,一种自省,一种精神智慧的扩延。它也是你提升、体现自身素养、价值、成长的最具个性的方式。正如一位文化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平凉是平凉人的平凉,每一个人代表的都是平凉人的形象,展现在他人面前的也是平凉人的素质、风貌。因此,有条件的平凉人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他认为,只要自己肚子里有“货”了,眼界开阔了,思想、思维具有创新意识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平凉才会在竞争中不至于落伍,才会更具有发展潜力。
过年,您是不是也该买点知识回家了!
书店:教辅读物唱主角
曾几何时,我们说的做的更多的是发展的“硬道理”,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需要支撑发展的“软道理”——即如何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也许,造成今天“读书无用论”泛滥的根源有很多主客观因素,但平凉市民购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用一位个体书店老板的话说,眼下书店里卖得最火的是中小学生的辅导书籍和自考书籍,也是书店得以生存的“镇店法宝”。
在平凉新华书店,记者了解到,2004年,书店共销售各类图书124万余册,销售金额840多万元,其中,仅课本一项就近百万册,教辅、少儿读物约18万册,社科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类书籍的总和不到6万册,销售金额也只有130多万元,分别占书店全年销售册数、金额的4.8%和15.5%。据书店副经理刘屹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成人购书、读书的热情,书店在近年来曾经尝试过不少做法,例如送书到部队、警营,到厂矿、企业,但真正自觉走进新华书店购书的成人并不多。
与此同时,记者从平凉城区几家个体、民营书店了解到,他们的图书销售量中,成人读物约占销售总数的60%左右,但只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如文汇书局、三维书屋,他们的图书销售由于不受体制以及进书渠道的限制,成人读物销售相比新华书店要好些。但记者在书店看到,大多数读者都是中学生模样的人,成人并不多。
读者:不读书是不知读啥书
不久前,跟一西安来的的朋友聊天,对方调侃道:你看你们平凉人一到周末就往饭馆、麻将馆跑,胡吃海喝,浪费光阴。而我们哪儿的人周末却往书店跑,去买书,逛书店。人家意思很明确:平凉人不好学。一行平凉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尴尬地笑。
对于平凉人不爱读书的原因,部分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读书是因为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因为对于当代中青年人来说,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其社会阶层认同感“偏下”,导致心理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他们认为,读名著太浪费时间,读言情感觉娇柔造作,读武侠显得没有档次,读新人类小说乏味……“书中自有黄金屋!”实用主义是如今平凉人进书店的唯一选择。
对于大家的这一观点,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据平凉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的负责同志说,新华读者俱乐部现拥有会员2152人,其中成人会员1318人,学生会员834人。在这1300多人的成人会员中,前来读书、借书的人大多“偏食”,所看书籍多数是名人传记、武侠、畅销小说等。记者随手翻阅了桌子上一些会员还回来的书籍,发现多为武侠小说,倒也有几本少儿版名著,但阅读它的人却是中学生。一位书店老板认为,这很正常,书店的对象是读者,读者喜欢什么我们进什么卖什么。社科类书籍没人理睬,文学艺术少人问津,表明大家对国家、社会的变革以及思想界的新动向漠不关心,即就是看了也认为是“瞎操心”。看书是为了消遣、娱乐,是读者普遍的心理。
过年:该买点知识回家
去年末,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主持的第三届《2004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在281个参评城市中,平凉市被排列在后50位的第49位。我们尚且不论这个排名是否权威、真实,但它透露出的信息是:平凉的竞争力在下降。导致我们竞争力大大下降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经济发展,不是我们说的“硬道理”,而是公共服务、公共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科学技术。说穿了,就是人的素质,就是人才,人的思想、信念、素质、价值取向、精神状况。
快要过年了,人们会大包小包往家里买东西,会花上两天的周末休息时间逛商场、超市。可是,今年春节,你是否打算匀出一点时间,来逛逛书店,买几本自己抑或喜欢抑或不喜欢却很好的书籍回家呢?要知道,读书不光是一种人生经历,一种自省,一种精神智慧的扩延。它也是你提升、体现自身素养、价值、成长的最具个性的方式。正如一位文化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平凉是平凉人的平凉,每一个人代表的都是平凉人的形象,展现在他人面前的也是平凉人的素质、风貌。因此,有条件的平凉人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他认为,只要自己肚子里有“货”了,眼界开阔了,思想、思维具有创新意识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平凉才会在竞争中不至于落伍,才会更具有发展潜力。
过年,您是不是也该买点知识回家了!
前一篇:平凉凭什么?
后一篇:商家没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