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半瓶子专栏 |
平凉的故事从来没有茄子一行豇豆一行,它都是黏糊在一起的。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也都能东拉西扯的套上一点拐巴子亲。大家都在平凉这个“大锅”里搅勺把,可是碗里却有稀有稠。碗里比较稀的人,我们叫他“没钱人”,而碗里比较稠的人,我们叫他“有钱人”。可不管你碗里稀稠,有钱没钱,还是要在一个“大锅”里搅和。就像是笼攀和笼沿,相互缠抱,相互依托,谁也离不开谁。
对于“笼”,凡是平凉人抑或对平凉稍微了解的外地人都知道,就是用藤条、竹子编成的大篮子,笼沿两端安一圆弧形木把手,便于提拿,平凉人称其为:笼。也许读者大人感到奇怪:“半瓶子”又再胡然。非也,“半瓶子”是想用笼攀和笼沿的关系,来提醒有钱和没钱的人:其实大家都是打断的骨头连着筋。“笼攀”富了,有钱了,你首先要回报“笼沿”的支持。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叫:回馈社会。
前日,“半瓶子”与一朋友闲谈,他突发感慨:平凉某些有钱人比较啬皮,发了以后就知道胡显摆,头大得很,见了穷人、没钱人直翻白眼仁子,一付趾高气扬的样子。虽然朋友的言语过于偏激,过于情绪化,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半瓶子”也曾经遭遇一有钱人啬皮的不愉快经历。去年,某单位向省级部门申报一先进私营企业家,来找“半瓶子”给写一“先进事迹”。但那位已有固定资产一二百万元的企业家,却说不上自己哪达先进,先进在哪达?尴尬之余,“半瓶子”看到省级部门有一要求:凡是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较大者,都可参评。就问那位企业家,你这几年给社会公益事业捐了多少钱?没料到那位却说:一分钱也没捐过!“半瓶子”愕然!
后来,那位企业家向“半瓶子”当场拍腔子承诺:你是记者,经常跑基层,你说阿达需要救助,阿达穷人多,我出钱救助,可这个先进我一定要拿,你先给我写上,随后我补上就行了。“半瓶子”不肯写,认为这是糊弄人。无奈,禁不住那位企业家的一再慷慨陈词,加之某部门的从旁撺掇,便违心给那位企业家编了一个“慈善家”的动人故事。结果,那位企业家顺利当选省级先进。时隔不久,“半瓶子”再次主动去找那位企业家,要求他给某边远贫困山区学校捐赠一些课桌凳,算下来不到1万元。没料到当初拍腔子、发誓的企业家,却突然变了卦:我现在资金流动困难,手头紧,连吃盐钱都没有……等过了年再说。“半瓶子”体谅企业家的不容易,答应以后再说。然而,半年以后,再次找他提说这事儿,他竟然借口很忙,躲开了。至此,“半瓶子”方才明白,自己被人家给耍了。
其实,“半瓶子”之所以这样扬派有钱人,并非是“红眼病”犯了,而是平凉的有钱人里,确实有部分人做得不咋样。用那位朋友的话说,生意场是个“大涝坝”,啥都能容,但再好的东西进入这个“大涝坝”,就难以避免变浑变浊。唯利是图的结果,是让绝大多数人丧失了原本善良、淳朴的本真,心肠变硬变黑。当然,生意人在合法合理合情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没有错。问题是,你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步入有钱人阶层时,你首先应该考虑,在保证自己及家人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咋花钱,咋样才能把钱花得更有意义。打麻将、喝酒、洗脚、按摩、旅游……也许会让你得到一时的心理和感官满足,但你要知道,那些长期以来默默“扶持”你发家的“笼沿”阶层,还有人需要帮助,还有孩子没钱上学,还有老弱病残需要社会关怀。因为,你也是这个社会大家庭里的一员,你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安慰他们。
不是“半瓶子”在这儿胡咋呼,吓唬人,要知道,咱们的老先人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就是说,你这个笼攀在高级,也离不开笼沿,假如你真的要和笼沿划清界限,你也就是一根烂烧火柴,再也不是高高跨越在笼沿之上的笼攀了。依此类推,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无数没钱人的贡献造就的,并不是你自己能印钱能生钱。钱是社会财富,有钱人只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把原本属于公众的财富暂时集中在自己名下,他只是平凉人民的“出纳”而已。
然而,面对“笼沿”的不满,“笼攀”也有自己的憋屈话要说。一位曾经救助了10几名失辍学儿童的老板向“半瓶子”诉苦说,“咱平凉这地方邪,你穷了,人家笑话你,你富了,人家憎恶你。你想做点好事,还有人在那儿说风凉话刺激你。再说,你今个捐款,明个献爱心,别人以为你钱多的花不了,拿来买名声。再说了,我就是一年捐上多少钱,还不是和别人一样纳税缴费,不会因为你参与公益事业贡献大,给你一点优惠政策,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是奖励啊……”面对这个老板,“半瓶子”先是点头,继而又摇头,然后是不置可否。
广而告之,其实,“半瓶子”只是想提醒“笼攀”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财力,请您多多关注一下“笼沿”们,偶尔或者不时献点爱心拉达的,为自己也为社会,捧出一份良心和财富。假如您这样做了,付出了,您肯定会得到回报的,不管是来自上苍还是“笼沿”。
对于“笼”,凡是平凉人抑或对平凉稍微了解的外地人都知道,就是用藤条、竹子编成的大篮子,笼沿两端安一圆弧形木把手,便于提拿,平凉人称其为:笼。也许读者大人感到奇怪:“半瓶子”又再胡然。非也,“半瓶子”是想用笼攀和笼沿的关系,来提醒有钱和没钱的人:其实大家都是打断的骨头连着筋。“笼攀”富了,有钱了,你首先要回报“笼沿”的支持。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叫:回馈社会。
前日,“半瓶子”与一朋友闲谈,他突发感慨:平凉某些有钱人比较啬皮,发了以后就知道胡显摆,头大得很,见了穷人、没钱人直翻白眼仁子,一付趾高气扬的样子。虽然朋友的言语过于偏激,过于情绪化,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半瓶子”也曾经遭遇一有钱人啬皮的不愉快经历。去年,某单位向省级部门申报一先进私营企业家,来找“半瓶子”给写一“先进事迹”。但那位已有固定资产一二百万元的企业家,却说不上自己哪达先进,先进在哪达?尴尬之余,“半瓶子”看到省级部门有一要求:凡是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较大者,都可参评。就问那位企业家,你这几年给社会公益事业捐了多少钱?没料到那位却说:一分钱也没捐过!“半瓶子”愕然!
后来,那位企业家向“半瓶子”当场拍腔子承诺:你是记者,经常跑基层,你说阿达需要救助,阿达穷人多,我出钱救助,可这个先进我一定要拿,你先给我写上,随后我补上就行了。“半瓶子”不肯写,认为这是糊弄人。无奈,禁不住那位企业家的一再慷慨陈词,加之某部门的从旁撺掇,便违心给那位企业家编了一个“慈善家”的动人故事。结果,那位企业家顺利当选省级先进。时隔不久,“半瓶子”再次主动去找那位企业家,要求他给某边远贫困山区学校捐赠一些课桌凳,算下来不到1万元。没料到当初拍腔子、发誓的企业家,却突然变了卦:我现在资金流动困难,手头紧,连吃盐钱都没有……等过了年再说。“半瓶子”体谅企业家的不容易,答应以后再说。然而,半年以后,再次找他提说这事儿,他竟然借口很忙,躲开了。至此,“半瓶子”方才明白,自己被人家给耍了。
其实,“半瓶子”之所以这样扬派有钱人,并非是“红眼病”犯了,而是平凉的有钱人里,确实有部分人做得不咋样。用那位朋友的话说,生意场是个“大涝坝”,啥都能容,但再好的东西进入这个“大涝坝”,就难以避免变浑变浊。唯利是图的结果,是让绝大多数人丧失了原本善良、淳朴的本真,心肠变硬变黑。当然,生意人在合法合理合情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没有错。问题是,你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步入有钱人阶层时,你首先应该考虑,在保证自己及家人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咋花钱,咋样才能把钱花得更有意义。打麻将、喝酒、洗脚、按摩、旅游……也许会让你得到一时的心理和感官满足,但你要知道,那些长期以来默默“扶持”你发家的“笼沿”阶层,还有人需要帮助,还有孩子没钱上学,还有老弱病残需要社会关怀。因为,你也是这个社会大家庭里的一员,你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安慰他们。
不是“半瓶子”在这儿胡咋呼,吓唬人,要知道,咱们的老先人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就是说,你这个笼攀在高级,也离不开笼沿,假如你真的要和笼沿划清界限,你也就是一根烂烧火柴,再也不是高高跨越在笼沿之上的笼攀了。依此类推,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无数没钱人的贡献造就的,并不是你自己能印钱能生钱。钱是社会财富,有钱人只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把原本属于公众的财富暂时集中在自己名下,他只是平凉人民的“出纳”而已。
前一篇:洋芋开花也能赛过牡丹
后一篇:做一个“品麻”的平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