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品麻”的平凉人

(2006-03-07 17:37:30)
分类: 半瓶子专栏
    从地理的概念上来看平凉,这个处于陕甘宁3省“夹缝”中的小城,的确具有一种“一夫当关”的气概。无论你南来北往,东上西下,都要从咱家门口过。用平凉人的话说:咱们把在3个省的“门槛”上,势大又“品麻”!
    关于“品麻”这个词语,乍听起来有点自以为是的感觉,其涵义大致是:悠闲,心情好,精神状态佳的意思。(“半瓶子”受学识所限,也许解释不太恰当,还望各位读者大人不吝赐教。)当然,真要做到“品麻”的最高境界,绝不是如你我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感觉。
   “半瓶子”是一个自诩为“品麻”的人,虽然只上了五年学,就因家贫早早进入了“我的大学”,开始在文字堆里幻想“品麻”。突然有一天,从热灰堆里刚刚爬起来的打工娃,竟然巧遇机缘,脱胎换骨成了一个“靠卖弄文字糊口的人”。尽管一日三餐仍然是洋芋唱主角,尽管腰包里时常只有5毛钱壮胆,尽管这儿哪儿都不如人,可还是难免乍尾巴,难免“感觉好”,装得好像很“品麻”的样子。其实,“半瓶子”的样子,就像穷惯了的人渴望发财时所想像的那样:等我有钱了,我想吃啥就吃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顿顿都吃油饼抹粳糕,天天都是蜂蜜蘸油饼,油饼蘸蜂蜜……这也是一种“品麻”,一种低层次上的“品麻”。他所在的圈子、环境、生活状态,限制了他的思维拓展空间,因而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儿,都有点幼稚,有点可笑,也有点让人同情。
    记得去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纪事》栏目做过一个节目叫《幸福在哪里?》。其中人们对于幸福(也就是平凉人所说的“品麻”吧!)的理解,说辞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一种自己的向往、心情。看完节目,一同事问一位靠跑运输发家的邻居:你有钱有车,日子过得不错,你觉着最“品麻”最幸福的是啥?没料到那位邻居却说,我觉着这辈子能当一天交警的话,体验一下站在马路中间,一抬手就把司机吓得变脸失色的感觉,那才叫“满福”呢……“半瓶子”不是要嘲笑这位想当交警的同事邻居,也许在他看来,当交警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品麻”的人。无独有偶,“半瓶子”一次回老家和一长辈闲聊,他问“半瓶子”,“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我回答,“千把块!”那位长辈刚才对“半瓶子”羡慕、关心的笑脸突然收敛起来:“哦,不多吗。你叔(指他儿子)大字不识一个,在西安卖蒸馍,一个月都能挣两三千块!”说完后,长辈便向我夸起儿子一年挣了多少钱,盖了多少间房,光阴过得多红火……我无语,一脸尴尬地附和着他的话题。说着,听着,“半瓶子”被长辈的不屑一顾的样子有点惹嘈了,打断他的话头挣了一句:“在有钱也是一个卖蒸馍的!”
    是啊!幸福在哪里?一万个人有一万个追求,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同样,什么样的“品麻”才叫“品麻”,各人自然有各人的理解。“半瓶子”所追求的“品麻”之最高境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平凉人,但对于“品麻”和“幸福”的共性我们都是心向往之。做一个“品麻”的人或者是“品麻”的平凉人,绝不是“油饼蘸蜂蜜”的惬意,也不是大鱼大肉,美女香车的“烧包”,而是从物质、精神、气质、环境、氛围等等方面的一个综合体现。
    也许是身处“夹缝”中的原因吧,平凉人向来给人的感觉是底气不足。假如一个人面对别人心虚、底气不足,就如同“半瓶子”在长辈面前的表现,不够儒雅,不够大度,不够气魄。我们常说:英雄气短,气短的英雄那时候肯定还不是英雄。就像平凉城里眼下一些人,腰包鼓了,位子高了,肚子里没货,脑袋里空空,总觉着在人面前矮三分。于是乎,他们就和那些所谓的文人套近乎,拉关系,也加入到这个协那个会的,充充门面,这都是好事,值得肯定。有一句话说的好:形式就是内容的载体。喜好附庸风雅舞文弄墨的有钱人或者有权人,这样做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为了让自己从内到外显得更有修养一些,从而在外人面前展现出不一样的“品麻”状态来。
    诚心诚意,“半瓶子”祝愿每一个平凉人都能过上“品麻”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