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花雪月之华亭人

(2006-03-07 16:54:28)
分类: 半瓶子专栏
    近来,有一位来自县城的读者在政府网站留言板提议,叫“半瓶子”也写写县城的人和事。读者就是上帝,“半瓶子”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说起华亭,大概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城吗,有啥值得卖派的?然而,根据“半瓶子”对华亭县城零距离的感觉、触摸,发现这个小城不光是凭着老天爷留下来的“宝藏”度光阴,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骨子里都散发着一股风花雪月的气质,他(她)们以诗人的灵感在构筑城市,以散文家的豁达在经营生活,精明、敏感、悠闲中不乏“小资”情调。
    据一位工作在华亭的朋友讲,要是把华亭人跟平凉人拿来作比较的话,华亭人相对来说比较浪漫,平凉人则比较现实。比较浪漫的华亭人,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都是“农民式的浪漫主义”。他(她)们在乎得失荣辱,却很写意的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她)们时常会把自己定位于“小地方”或者“小地方人”,这缘于华亭相对平凉来说,只是一个县城而已。但是华亭人的收入、生活水准、文化素养等等,一点也不比平凉人差,甚至比平凉人还要好。最近,“半瓶子”去华亭,车上与一女子闲谈,得知女子是平凉人,在华亭经营一家发廊。她说,我在平凉做了3年生意,没少跟人淘气。实在开不下去了,才搬到华亭来了。在这个女子看来,华亭人不但消费高,而且素质高!
  记得前年崆峒文化论坛上,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华亭远古时候叫“女子国”。我不知道这个女子国的称谓是咋来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华亭城里的女子都比较兰心慧智,比较风花雪月。她们衣着时尚,举止优雅,显得自信而从容。然而,她们当中也许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自己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女人说了算的天下”。这个传说的巧合,正好契合了一位作家的话:一个城市发展得快慢,人民生活水平高低,不用去看统计数字,只要你到大街上转一圈,你就知道了。而这个信息源就来自女人。她们的衣着、风貌、状态,就是这个城市经济的晴雨表。
  但凡平凉人都知道,华亭是平凉7县区里最“富有”的一个。这不是“半瓶子”妄下结论,而是有口皆碑,大家伙都是这样认为的。不信,你到华亭去亲身体验一下,每到华灯初上时,这里的饭馆、酒店、KTV量贩差不多都是人满为患,而且消费价格也要比“中心城市”平凉高得多。尽管华亭人对自己生活的“优越性”不以为然,尽管他(她)们每逢周末还是热衷于去平凉玩耍、消费,可是他(她)们已经不再因为自己是来自“小地方”的人,在“大平凉”缩手缩脚,而是很自信的进出于平凉人也很少光顾的高档消费场所,在新世纪买一件千元或者几百元以上的衣服,在洗浴城按摩、洗脚、蒸热气澡……他们掏钱时的洒脱、攒劲样,叫好多平凉人眼红的直淌涎水。
  换种眼光,指责华亭人享乐气息太盛亦非无理之举,闲适的气氛像一朵轻盈花盛开在这个小城的各个角落。以“花之亭”的名,可以有多少想像和记忆,可以有多少灵感与幻想。温畅古典,“女子国”里的述说,色彩绚丽的黑金属。这是2006年的开始,空气里有一种富裕的气氛,每个华亭人似乎都等待生活在别处。他们和“半瓶子”一样担心:害怕脚下黑色的绚丽与惊悸突兀而来……风花雪月的华亭人,不用暧昧的眼光看繁华,不用蝼蝼的心态看享受。他们就像黑炭一样本色,像黑炭一样燃烧。“华亭人有自己的活法,就像灵台人、庄浪人、静宁人有自己的活法一样,没啥诗啊意啊的,风啊雪啊的,今年还没下雪呢,明年庄稼的收成咋样还操心着呢……”一个华亭人如是说。
  哈哈,这段话您是不是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半瓶子”在然啥呢?这就是文字的玄妙,看像胡然,其实不然。不信,您慢慢揣摩吧!“半瓶子”的水平,您千万不要用满瓶子的眼光来求全责备,不管您是华亭人还是平凉人。
  这种比较“小布尔乔亚”的情调,其实不是华亭的全部,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外来人,“半瓶子”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读懂华亭人,了解华亭人,感知华亭人。只是,我的人和文陷在平凉城里这个小圈子里太深,已经翻拣不出多少叫人感动或者好奇的东西了。“半瓶子”也要换个眼光,换个角度,换个脑子,想从平凉的“挑担”们哪儿找点由头,说点事儿。也许浅白的没有鞋帮子,无聊的嚼不出酸菜味,但毕竟我又变了个说法,换了个马甲,和那些有盐没醋的“八股文”相比,“半瓶子”还是有一点叫您好奇的特色——另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