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半瓶子专栏 |
记得前年崆峒文化论坛上,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华亭远古时候叫“女子国”。我不知道这个女子国的称谓是咋来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华亭城里的女子都比较兰心慧智,比较风花雪月。她们衣着时尚,举止优雅,显得自信而从容。然而,她们当中也许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自己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女人说了算的天下”。这个传说的巧合,正好契合了一位作家的话:一个城市发展得快慢,人民生活水平高低,不用去看统计数字,只要你到大街上转一圈,你就知道了。而这个信息源就来自女人。她们的衣着、风貌、状态,就是这个城市经济的晴雨表。
但凡平凉人都知道,华亭是平凉7县区里最“富有”的一个。这不是“半瓶子”妄下结论,而是有口皆碑,大家伙都是这样认为的。不信,你到华亭去亲身体验一下,每到华灯初上时,这里的饭馆、酒店、KTV量贩差不多都是人满为患,而且消费价格也要比“中心城市”平凉高得多。尽管华亭人对自己生活的“优越性”不以为然,尽管他(她)们每逢周末还是热衷于去平凉玩耍、消费,可是他(她)们已经不再因为自己是来自“小地方”的人,在“大平凉”缩手缩脚,而是很自信的进出于平凉人也很少光顾的高档消费场所,在新世纪买一件千元或者几百元以上的衣服,在洗浴城按摩、洗脚、蒸热气澡……他们掏钱时的洒脱、攒劲样,叫好多平凉人眼红的直淌涎水。
换种眼光,指责华亭人享乐气息太盛亦非无理之举,闲适的气氛像一朵轻盈花盛开在这个小城的各个角落。以“花之亭”的名,可以有多少想像和记忆,可以有多少灵感与幻想。温畅古典,“女子国”里的述说,色彩绚丽的黑金属。这是2006年的开始,空气里有一种富裕的气氛,每个华亭人似乎都等待生活在别处。他们和“半瓶子”一样担心:害怕脚下黑色的绚丽与惊悸突兀而来……风花雪月的华亭人,不用暧昧的眼光看繁华,不用蝼蝼的心态看享受。他们就像黑炭一样本色,像黑炭一样燃烧。“华亭人有自己的活法,就像灵台人、庄浪人、静宁人有自己的活法一样,没啥诗啊意啊的,风啊雪啊的,今年还没下雪呢,明年庄稼的收成咋样还操心着呢……”一个华亭人如是说。
哈哈,这段话您是不是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半瓶子”在然啥呢?这就是文字的玄妙,看像胡然,其实不然。不信,您慢慢揣摩吧!“半瓶子”的水平,您千万不要用满瓶子的眼光来求全责备,不管您是华亭人还是平凉人。
这种比较“小布尔乔亚”的情调,其实不是华亭的全部,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外来人,“半瓶子”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读懂华亭人,了解华亭人,感知华亭人。只是,我的人和文陷在平凉城里这个小圈子里太深,已经翻拣不出多少叫人感动或者好奇的东西了。“半瓶子”也要换个眼光,换个角度,换个脑子,想从平凉的“挑担”们哪儿找点由头,说点事儿。也许浅白的没有鞋帮子,无聊的嚼不出酸菜味,但毕竟我又变了个说法,换了个马甲,和那些有盐没醋的“八股文”相比,“半瓶子”还是有一点叫您好奇的特色——另类!
前一篇:第三只眼看“地蝼蝼”
后一篇:不就是一次考试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