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无知犯倔强 曾与哥哥争鱼汤(《曾经的乡土》之10 )
(2012-12-16 11:22:59)
标签:
草根史记乡土中国童年故事哥哥金色记忆 |
分类: 曾经的乡土 |
少小无知犯倔强 曾与哥哥争鱼汤
中国农村,解放后长期处于贫穷,解放初期的农村更为贫穷。我们的家庭也长期处于贫穷,解放初期自不必说。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家庭,我哥哥海忠(小时的乳名叫土毛)跟其他穷人的孩子一样,十几岁就能下田干活,象模象样地进行耕作,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在他成亲分家以前,他对家庭是出了力的,因而我在心里一直感谢着他,多年来经常有所表示。但在我小的时候,在哥哥面前却没有“孔融让梨”的风度,有时还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
大概是1952年左右的一个夏秋,哥哥生病发烧,不想吃饭。
如果是放到近二十年来,农村人生了较重的病,会到镇卫生院或街上买点药回来吃。尽管假药很多,有的是胡乱开方、胡乱吃药,但也总算沾着一点现代技术。而农民过去生病,基本没有现代医疗,“半先”或“半仙”的胡诊乱折腾现象十分普遍。我有一次眼睛红肿疼痛,本家赖福模四大爷就在院子里对着东南方烧了几张纸,然后对着我的眼睛使劲吹风,意在吹走邪气,结果眼睛痛得更加厉害。
我们这些孩子生病发烧,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母亲弄点高粱、大麦之类炒煳,配以葱姜、甜刺芽(野枸杞)根、蛤蟆叶(车前草)等,煎成苦汤,动员我们喝下发汗,比现在动不动就滥用抗生素的做法好。这种办法,尤其其中的一些草药偏方,是农村人积久而成的经验,对症得当,确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例如风寒感冒、打皮寒(打摆子发冷)等,这种土办法就比较有效。
方法之二是“叫魂”。大人们认为,孩子生病是在外面吓着了,魂灵被吓掉了。傍晚时分,母亲就到村口呼唤着病孩的乳名,一路叫着走回,然后拉拉病孩的耳朵,小声呼唤:“快回来哟,快回来哟。”或是听信某位“半仙”的说法,认为孩子生病,是因为院内门外某处动了土石,或不适当地堆放了东西,或没有请先生“看日子”就在某处破土砌墙等,犯了“煞气”。或是认为,孩子生病,是因为最近撞上了某位故去的近亲近邻,是因为故去的某人手头缺钱而特来讨要,等等。据此,母亲就有方位、有对象地烧一点烧纸或黄裱纸,虔诚地祈祷一番,请保佑我儿快点病好,等等。
无论是哪种办法,生病的孩子都会感受到妈妈的温馨,体会到母亲的大爱,在心理上得到巨大的安慰和鼓舞,进而觉得身体轻松起来,甚至病情就此好转。
当然,缺医少药,手段落后,甚至愚昧无知,终究不是科学、文明和进步。那时的农村,虽然没有当代假药和庸医害死的孩子,却有不少幼小的生病孩子因经济、医疗、知识、观念的落后而耽误,或留下残疾,或过早夭折。
哥哥生病以后,母亲也用土法子进行了治疗。哥哥嘴里没味,不想吃饭。母亲不知从哪儿弄到两条鲫鱼,到门前菜园拔了几棵小葱,给哥哥做了鱼汤。我不知道哥哥当时的感受,反正我能感受到那鱼汤的鲜美和母亲的慈爱。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对食物异常敏感,嗅觉和味觉也都极其灵敏。那天,我可能在西边的井洼放牛。太阳行将落山,我牵着牛往回走。刚走到西边村口竹园边,就闻到了弥漫于空气中的葱花鱼汤的香味。我拴好牛,回到家,知道母亲给哥哥做了鱼汤,并已经给哥哥盛了一碗,却没有我的份。于是,我就站到墙根旁,撅起了嘴,妈叫吃晚饭也不动。母亲明白了我打憋的原因,一方面骂我不懂事,一方面变戏法似的弄来小半碗鱼汤,递到我的手上。
对母亲的做法,我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但还是慢慢地、不那么理直气壮却又极为嘴馋地将鱼汤喝了。那鱼汤的鲜美啊,简直无法形容;那沁人肺腑的香味,似乎以后再也没有尝到过。尤其现在,在城里买了鲫鱼或其他海鱼、淡水鱼,尽管加入种种佐料,采用种种烹饪技巧,都做不出那样的香味。不知是鱼的品质退化了,还是人的嗅觉和味觉退化了,抑或其他什么原因。
多少年来,我都对那次跟哥哥争鱼汤的事感到愧疚。那半碗鱼汤,我为什么不让哥哥都喝了呢?他可是有病啊!我为什么不让妈妈喝了呢?也许妈妈做好了鱼汤,一口也没有舍得尝呢!唯一可以原谅自己的理由,是自己当时还不到10岁而不懂事。可想想我们现在常常对孩子们的教育和要求,这个理由也不是那么充分啊!
在自己的记忆中,哥哥从来没有跟我争过吃食。无论如何,在那次争鱼汤的事情上,我都对不起小时候处处维护着我的哥哥。
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