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手持车票坐飞机

(2009-01-20 23:27:45)
标签:

铁路

春运

火车票

买票难

飞机

春节

团聚

新闻

反思

杂谈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就在这种不言不语的轮回中走近。半月以来,窗外不断响起零星的鞭炮声,给小区各色重要人等拜年送礼的小汽车和警车日渐增多而时常堵塞。眼看又一个春节已经来临,并不怎么开心的自己,是那么心切地盼望在北京工作的女儿能回来过年。早在腊月中旬,每天半夜醒来,我都要下床站在月光如水的窗前,久久地仰望那轮比平常近地3.2万公里的明月,想像着半月之后女儿回家的团聚。

    然而,女儿能否回家团聚,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火车票。正是为了这个团聚,正是为了这个火车票,自己不免心焦愁来。虽然女儿也在铁路部门工作,而且持有乘坐火车的车票,我仍为她乘坐火车发愁(缘由后叙)。

    按说,确定了乘车日期,铁路出票那天,凌晨三点就拨住订票电话,是可以“撞大运”的。但去年春节前,由于女儿不能提前确定节后离家返程的时间,我没敢提前在郑州给她订票。待她回家后确定了返程时间,我们抱着电话连续拨打了5个半小时,也没有打通订票电话,后来打通了,人家却说早就没票了。万般无奈,女儿只好于正月初五的早晨打的到机场,乘坐飞机赶回北京。

    今年一进腊月门,我就不断提醒女儿:提前着手回家的车票。因为女儿是铁路部门工作人员,按规定持有铁路免票,即乘车证。但只有乘车证不能上车,上了车也没有你的位置,还必须临时搞到乘坐某次列车的“座号票”。可是,如果不是机关“重要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批条,要搞“座号票”比购买车票更难更麻烦(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说他也买票困难,当然是专雷弱智记者的笑话)。那么,既然搞不到“座号票”,就购买车票回家吧,结果女儿来电话说,没有订购到车票,托朋友也没有买到。另外,女儿还说,除夕回家,初二就要返回北京。可在郑州,对于本人来说,寻找“座号票”比北京更困难,电话订票则要提前10天,订初二的车票早就过了订票日期。无奈,女儿今天下午来电话说,她只好购买了往返机票。

    一个持有车票的铁路工作人员,却要另外花钱乘坐飞机回家过年,并再花钱乘坐飞机回单位上班。这也许算不上天方夜谭,但却切切实实地反映了真实的铁路春运,反映了铁路春运的买票难、乘车难。女儿的如此经历,当然也反映了我这个铁路老记者的无能。早几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夫人就会挖苦我:“亏你还是铁道报首席记者!”现在,她不再挖苦我了,可我却自己挖苦自己“亏你曾是铁路老记者”。因为现在,我自己坐火车都很难了。

    早在1994年春运返程的2月,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韩杼滨就说过一段情理之言:“每年春运下来,铁路都像遭受一场洗劫,人困马乏,设备破坏惨重,而旅客也受尽了旅途之苦,甚至发生伤亡。”(说此话的地点为成都车站)当时,我曾就“铁路春运如同一场洗劫”写过一篇长篇报道,较详细地写到铁路职工的春运之累、旅客尤其民工旅客的旅途之苦。我还在报道中作过这样的反思:铁路部门每到春运都高调宣传“既要旅客走得了,更要旅客走得好”,那么广大旅客真的走得了、走得好吗?我们铁路能否说点真话?其实,你如实地告诉公众铁路春运既难走得了、更难走得好,大概更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更容易被公众和舆论接受,更有利于客流的“平谷”与“削峰”,更有利于推动铁路的扩能建设。可我们铁路上某些介绍春运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为什么总把手里的一个枣夸成两个枣、把一张单人床说成两张双人床呢?仅靠“人气”增加客票收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春运”。

    由此可见,我们跟铁路挂着边儿的“老铁路”、“小铁路”买票坐车都这么难,其他旅客、特别是农民旅客买票坐车该是多么不容易。最可悲悯的是,他们花钱买罪受都一票难求!

    最后,我要对女儿说:我知道,手持车票坐飞机,不是因为咱们有钱,而是被逼无奈;老铁路记者的老爸没有能力帮你坐上火车,对不起你!作为补偿,老爸今天精心做好了你爱吃的甜米酒,一定会很甜很甜。不管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你能按时回来过年,老爸我就非常开心。

(2009年1月20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