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们,别叫民工当众数钱啦

(2006-03-07 10:17:41)
记者们,别叫民工当众数钱啦!
 
年关将至,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又开始陆续返乡,新闻媒体也开始用较多的镜头和版面报道民工新闻。为了民工兄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笔者向新闻媒体的记者们进一句早就想说的良言:请您千万别再叫民工当众数钱。
近几年来,本人看中央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并且旁观了一些新闻记者的现场采访,发现了一种模式化的现象:记者导演摆布,叫被采访的民工当众数钱。略有不同的是,电视采访是叫民工把打工挣到的钱从行李或口袋里全部掏出来,在摄像机前“哗啦哗啦”地当众点数,而且必须脸上作出喜悦状,眉眼挤出激动状。文字记者采访时,或叫民工当众数钱,或叫民工拍拍装钱的口袋,同时大声报出“巨大的数额”,并“兴奋地”说出“感谢党和政府关心,我们都拿到了工钱”之类的心声锦句。
这种当众数钱的采访,一般都在火车站或汽车站的候车大厅等处进行,围观的人越多越好。这样的采访,记者的愿望显而易见:当众数钱,众人围观,镜头里有气氛,有“看点”;更主要是,通过当众数钱的镜头,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富民政策、大好形势、百姓增收、民工进城之福,并且提炼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政府部门积极为民工讨薪”、“通过民工之乐看祥和盛世”等新闻主题。然而,车站这类场所,尤其民工集中返乡期间的这类公共场所,正是财物侵害高发的场所。记者这种让民工当众数钱露财的采访,无异于向偷盗、诈骗、抢劫者通风报信,把被采访的民工推向更加危险的处境。采访结束,这民工一路上的风险记者就不管了。
让采访对象当众数钱这种镜头,电视上重复得太多了。例如,为了证明农民致富、奔小康,春天让农民在信用社门口数钱,夏天让他们在集贸市场数钱,秋天让他们在粮站外面数钱,冬天让他们在银行门口数钱。过春节和开“两会”的时候,还让他们面对镜头盘点存款和新增收入而数钱。无数次地重复,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而且令观众反感。如果当众数钱就能证明中国农民富有了、民工发财了,那是否可以建议中央电视台将所有节目都换成数钱的镜头,连数三天,让中国的GDP指数都超过美国,让全国农民都立即实现小康,那该多好!
记者为何要用民工当众数钱的镜头来提升新闻报道?就是为了某种歌颂吗?其实你挑选的数钱民工,很难说他就代表了广大民工的真实。笔者家乡35岁以下的青年人95%以上都在广东等地打工,他们每年累死累活地干,每人一年只能挣回10002000元钱,有的人只能挣个自己的生活费,而且很多人根本拿不到工钱。换句话说,即使辛苦了一年的民工多挣了几百块钱,即使地方政府部门为民工讨薪做了一点工作,那也实在不值得张扬和夸耀。因为我国的民工乃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力,他们的血汗付出与其所得报酬根本不成比例;如果政府部门为他们的利益做了一些工作,乃是天经地义、完全份内的事,况且多数地方的政府部门做得并不好。实际上,民工拿不到血汗钱的,甚至在为企业做工时受伤或丢命都得不到合理赔偿的、得不到政府部门帮助的,在全国各地都多的是。新闻舆论应该把镜头和笔墨多多地对准这些不幸的人、不平的事。
   只有“铁肩担道义”,才能“妙手著文章”。新闻报道的新闻道德,也要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还想通过网友们告诉更多的民工兄弟:如果你遇到要求当众数钱的新闻采访,你有理由拒绝。
20051228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