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股网金来
股网金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53
  • 关注人气: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善恶的执念,方见人性的全景(原创)

(2025-06-07 21:03:28)
标签:

文化

分类: 吾思吾道
放下善恶的执念,方见人性的全景(原创)

继续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在人性的基本问题这一节说到:深入讨论了个人具体修养和人性本质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这是哲学上一大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几千年来讨论这个问题,都无法下定论,西方哲学也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孔孟思想,认为人性的本质,本来是善良的。最有名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引用孔子人之初,性本善,不善都是后天学坏了的恶习气。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也曾举例,说明人性基本是善的。

 

然后,他接着说:相反的,如荀子主张人性天生是恶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母亲生了双胞胎,当其中一个孩子要吃奶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又哭、又闹,把奶抢过来自己吃,可见人性是恶的。荀子认为人之为善,是后天的教化慢慢塑造而成。在孔子、孟子和荀子之外的另外一说,便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他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好也不坏。

 

他说人性好比木头,以圆规一量可做成圆形,用矩一量又可做成方形。墨子也是这种主张:他说人性像白丝布一样,要把他染成黑的就是黑色,染成红的就是红色。人性无所谓善恶,善恶都是后来的染色。现在教育上可塑性的观念,便和此相近。于是,人性是善是恶,或不善不恶,哲学上几千年来都在争论。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

 

但是这些学理到今天还没有给人类以公认的定论,至少在学术思想上是如此。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千百年来古今中外都在讨论人性的善恶,一定要分清楚善和恶。我觉得人性它本身就包含了善和恶,这是同时存在的事情。就像把手伸出来,必然就有手心和手背的情况是一样的。这个善与恶只不过体现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或者不同人身上,有人善多一点,有人恶多一点。


南怀瑾举了这个双胞胎的例子,现在是短视频的天下,很多人就把双胞胎很小的时候各种表现发在网上,非常明显,一母双胞的两个孩子的表现常常很不相同,甚至还有点相反。那就很说明问题了。善与恶都是与生俱来的,并非善恶要分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辨证统一的关系,人们在平时可以很好的掌握和应用这个辨证关系,怎么到了善恶这个问题是就不能辨证的看了呢!真是太可笑了

 

传统善恶论的三大致命缺陷

1、本质主义的虚妄
孟子说性本善,荀子说性本恶,告子说无善无恶。他们都在寻找一个静态的、绝对的人性本质。这就像非要定义水是什么形状,却无视水入方杯则方、入圆器则圆的流动本质。我说这些是辩证统一,是对这种本质幻象的破除。

 

2、忽视个体的光谱差异

同一子宫、同一家庭却性格迥异是推翻环境决定论的铁证!现代遗传学已证实:
基因的随机性,使同卵双胞胎神经发育产生差异;遗传标记导致对相同环境产生不同反应,婴儿期便已显现的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的易养有的难养,直接塑造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人性从生命之初就是动态光谱,而哲学却非要用单色滤镜观察彩虹。

 

3、割裂善与恶的共生性
手心手背这比喻直抵真相。没有绝对利他(善),也没有绝对自私(恶),善恶就在刹那间。善与恶本是人类在群体协作中演化出的行为策略脱离具体情境谈善恶毫无意义。就像当前人们常常把社会上某些不好的事情都归结为被资本裹挟了,是资本的问题。其实资本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关键是看谁用,怎么用?就像菜刀,菜刀只是厨房的工具,但是菜刀有时也可以被用来杀人,当厨师用来做菜它就是菜刀,歹徒用来行凶,这就是凶器,你说这是菜刀的问题吗?

 

二、为何哲学家陷入千年困局?

有些是思想工具局限,古代哲学家缺乏现代科学工具(遗传学、神经科学、演化心理学),只能通过思辨和个案观察立论。孟子见孺子入井推论性善,荀子见婴儿争食推论性恶,本质上都是用显微镜碎片拼凑星空全景

 

有些则是道德教化的需要,儒家倡性善为仁政奠基(人人可教化),法家持性恶为法治张目(需严刑约束)。善恶论本质是政治哲学的工具而非客观人性研究。

 

更有的如西方二元论的幽灵,从柏拉图理念世界到基督教原罪说,非善即恶的二元思维深植西方传统。中国虽早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思想,但是在道德领域这方面,却少见的被善恶对立叙事绑架。

 

三、思想史上的先知同路人

我的观点并非孤立,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 一个人的内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而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客观的存在的,没有善恶之分,没有是非之分,水在杯子里,杯子承载着水,水没有善恶之分,没有是非之别。

 

人之所以有意念,就是因为有欲望,有好恶,而这个意念有的是利益他人的,比如希望世界和平,而有些是嫉妒他人的,希望某人千万不要做成某事,希望损害他人的。这些和手心手背比喻是相似的。

 

人性是基因、环境、机遇非线性互动的涌现现象

 

当哲学家们在性善”“性恶的迷宫中争吵时,我用生活智慧直接掀开了迷宫的天顶——
人性本如流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善恶本似光影,无光之暗不成其影。

 

那些执着于定义水之形状光之本质的争论,在手心手背的具身认知前,却显得那么苍白。这不是可笑,而是人类认知进化的必经阶段。对手心手背的洞见,恰是思想史翻过千年旧章时,那清脆的落笔之声。

 

放下善恶的执念,方见人性的全景——这笑声中或许隐藏着极深刻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