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股网金来
股网金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53
  • 关注人气: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2024-11-13 19:11:51)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吾思吾道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北方的胡同,南方的巷弄,散落在这座古老的姑苏城,市井之中的巷弄里,流传着千百年来与姑苏有关的人文佚事,丰富这座城市的历史,成就了它的文化底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一石一筑皆有来历,一宅一院承载光阴。历经时代沧桑的古建老宅,不仅是江南文化的见证,也是姑苏历史的缩影。探寻古宅的历历往事,聆听历史的动人心跳,走进悠悠街巷,品读古宅故事。

王鏊[ào],(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时人尊称为“震泽先生”。他自小聪颖,八岁读经史,十二岁能诗,成化十年(1474)中乡试第一名解元,翌年乙未科中第一名会元,殿试时“对策复当第一”,按理应当是状元,可以“三元”及第,后因正考官嫉才(主考官正好是明朝唯一的连中三元的名臣——商辂,如果王鏊得了状元,就不再是独一份的殊荣。此乃民间传闻。)将他录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一时名盛天下。

明正德年间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国史总裁、同知经筵事。王守仁赞其为“完人”,王鏊的学生唐伯虎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当时宦官刘瑾权倾朝内外,专横,士大夫深受其害。王鏊无法挽救,辞官返乡。

学士街,宋代曾名“药士街”。旧时所谓“吴中药材,名满天下”,当年苏州西郊诸山盛产药材,而这里为药市,故而称之为“药市街”。明代大学士王鏊归隐后建府邸于此,后人为纪念他,遂将该巷更名为“学士街”。王鏊归里后,其长子王延哲仿故乡洞庭东山景物,筑园娱亲,故名“怡老园”。园内有“清荫看竹”、“玄修芳草”、“撷芳笑春”、“抚松采霞”等诸胜。清康熙元年(1662)改建为江苏布政使署,现存怡老园后楼位于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内。

天官坊,学士街北段西侧,东起学士街,西至城墙。王鏊“怡老园”在此巷,王鏊任吏部尚书,吏部又称作天官,故巷于明代立“天官坊”牌坊,巷以坊名。我们一众群友20人就从这里开启本次探访之旅。

 

王鏊故居名牌拐角进入肃封里,这是新中国后更改的巷名,意思是肃清封建遗留的意思。肃封里其实是王鏊府邸的一条备弄,砖雕博物馆人员告诉我们,当年王鏊府邸是三路七进,非常庞大,虽然有一部分因年代久远或其他因素损坏,但还是保留了部分非常完好的古建筑。不管是梵门桥弄吴宅,还是天官坊嘉寿堂陆宅,都曾是王鏊怡老园的一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对老宅来说,使用是最好的保护。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肃封里有个隐秘的宝藏——砖雕博物馆,馆主用了230年搜集了各地的砖雕,这是一个私人博物馆,平时并不开放,今天很幸运正好遇到馆长开门送客,我们赶巧了,得到馆长同意后,我们进入参观。


 

进去一看,这建筑很气派。馆长孟强告诉我们这里是清荫堂,主体建筑没有动,局部修整过。堂前的门楼是清代的,也没有大修过。基本是原先的样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门楼的字牌没有上下款。


 

孟强指着庭院里的石雕介绍道,“双塔里的以建筑石雕为主,这里是庭院石雕。清荫堂内,有苏式砖雕的特点、结构、演变、题材.……馆主还收藏了几百方的砖雕,这里展出的只是部分,但件件是精品。”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经由梵门桥弄、学士街、景德路进入刘家浜。刘家浜东出吴趋坊,西至石塔横街。因明朝尚书刘缨宅在本处,且巷南侧又有河浜(民国十六年前后淤塞),故名刘家浜。原为徐胡桥巷,因桥而名,又名徐大船巷,卢熊《苏州府志》作徐胡桥巷,王鏊《姑苏志》等均作徐大船巷,民国《吴县志》并注“今名刘家浜,在徐胡桥侧”。《姑苏图》标刘家浜,《苏州城厢图》标刘家浜,南侧标河,巷北侧有寺庙(即定光寺),《吴县图》、《苏州图》均标刘家浜。巷内原有定光寺,26号为潘宅,38号为申时行故居,394143号为尤先甲故居。



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政治家,其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万历十二年,及时将帝国从关于张居正的一切争论中拉了出来,避免更多的人事动荡,保障了政局的稳定。申时行出生于苏州一户普通人家。他的祖父从小把他过继于徐姓舅家,故时年幼时姓徐,中状元后归宗姓申。任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二年升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后位居内阁首辅。苏州评弹《玉蜻蜓》就是以申时行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



可惜的是申时行故居已成为72家房客,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介绍,这里只是申时行住宅的一部分,吴趋坊东面的中医博物馆以前也是申时行家的。这里的石条倒是保留下来了,石条只是牌楼的一部分。巷子的两头都有牌楼,清晰可见的凹槽深深的附着在石条上,石条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奢华的排场。巷子深处,一半是烟火,一半是人文,这属于姑苏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石条连接着石塔横街,说是横街实际上是南北走向的“直街”。正当我们不解的时候,又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给我们指点迷津,“我在这里住了70多年了,这巷是石塔头,原先这里有座石塔,该条街横在石塔门前么,啊是叫横街啦。”我们会心地哈哈一笑。



按老底子的说法,姑苏城内曾有过“七塔、八幢、九馒头”。这句话,不是老苏州,还真搞不明白!“七塔”是七座宝塔;“八幢”是八座经幢,经幢类似小型砖塔,宗教建筑,旧时多放置在里弄巷口,为民众祈福所用。“九馒头”是九个混堂,也叫澡堂,现在叫浴室。旧时苏州澡堂多为靠背式样,屋顶呈拱形,形似馒头,所以又称馒头混堂。现在还有条弄堂叫“混堂巷”,平江路的东侧,卫道观的北面。


七塔指苏州城内的七座宝塔:北寺塔、瑞光塔、双塔、白塔(曾在白塔子桥堍)、石塔(曾在穿珠巷口玉祖师殿后)和方塔,总称七塔。八座经幢现仅存相门甲辰巷一座,其余都已陆续坍塌。九个混堂早已消失在岁月的变迁中。但是七塔八幢有几种版本,也有说是虎丘云岩寺塔和上方山楞伽塔;还有把甲辰巷的砖塔作为之一,而不是经幢。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石塔头还有松茂里周宅和苏州孩子图书馆旧址。松茂里周宅为二层民国建筑,一路两进,青砖外墙,观音兜,石库门,内部砖木结构为民国时是上海民族资本家周氏私宅。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苏州孩子图书为一路五进传统建筑。民国37年(1948年)冬,中共苏州地下党员钱君华等发起筹建苏州孩子图书馆,得到宋庆龄的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和各界资助。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穿五爱巷,这里有织造局旧址文衙弄,遇到文震孟的艺圃艺圃旁有一界碑,看看谁能认识上面的字建筑与艺圃是一体的;来到天库前一年代不详的颜孔氏节孝牌坊。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界碑上两字是啥?


颜孔氏节孝坊在临街的隔墙内,牌坊曾被砌在隔墙百余年。牌坊高宽均约2米,上石条刻着龙纹,下石条刻着狮子绣球。中间的石条上刻有“旌表处士颜学洙妻孔氏节孝之门”,右侧的石柱上刻着“不愧守贞圣教”,左侧刻着“无惭约礼家风”。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往南便是德馨里和贻德里。德馨里,民国时苏州的陆家嘴。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有这么一句话,“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德馨里和贻德里就坐落在阊门西中市。大家恐怕想不到,这个不太起眼的建筑,曾经是出了名的“金库”,是印刷和发行钞票的地方。过去德馨里代表着全苏州最富有的名字,据说是全国仅存的清代官办银钱机构建筑群。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早在咸丰年间,德馨里就设有清政府的“官钱店”,负责发行官票、宝钞和大钱。光绪29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德馨里成立了江苏裕苏官银钱局,民国以后德馨里依然是苏州乃至省内主要银行的聚集地,而为了适应新兴金融机构在空间、安保等方面的需求,我们现在看到的德馨里也就应运而生。

 

从空中俯视,整个建筑群呈一个“田”字形,由南北与东西两条小弄将德馨里分隔成四个区域,德馨里一共有四个过街楼都有相应的门房,放在现在就是妥妥的封闭式小区、二十四小时监控和安保系统,那叫一个安全靠谱。

 

紧接着银行们就扎堆入驻,民国元年江苏银行的总行在这里设立,1914年中国银行苏州分号在德馨里开业(当年行址的牌匾现由北京的中国银行总行收藏),接着交通银行也来了……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1922年隔邻贻德里成立了苏州银行公会,至于本地的钱庄、钱店就更多了,那段时光简直就是德馨里的光荣岁月。贻德里曾经还住着一位苏州历史上唯一的“总统”严家淦。严家淦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历任“总统”、“副总统”、“行政院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等职,是接任蒋介石后的台湾第5任领导。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越过西中市,跨过张广桥迎面就是泰伯庙。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桃花坞历史街区,为纪念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 ,历史可追溯至东汉,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现尚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三间等为清代建筑。泰伯也就是周文王的伯父,孔子给予了极高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不称焉。至此,泰伯被后人奉为“至德”。泰伯奔吴,拓荒耕地,开渎理水,给吴地带来的技术和传播中原文化,为吴地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泰伯庙往东是五峰园。五峰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耸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岩洞等景。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

漫步苏城古街坊(原创)

这次的行程轨迹:学士街,天官坊,王鏊故居,肃封里,砖雕博物馆,梵门桥弄,吴趋坊,刘家浜,申时行故居,石塔横街,五爱巷,织造局旧址,宝林寺前,文衙弄,天库前,德馨里,贻德里,泰伯庙,五峰园。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明 · 唐寅《阊门即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