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 |
看见晨老师对我的痛斥,心里惭愧,不是我不更新,是写了几次都不是个玩艺儿,没有发上来罢了。决心写正经东西,什么是正经东西呢,回头看看,我说差不多啊,中国目前,最正经的事儿,最被大家重视的事儿,大约就是考试了吧。说起考试,各种试题、参考、教材、练习把书店堆满了,类型呢从小学到大学,从研究生到博士生,从主课到副课,从文科到理科,还有各种出国考试,外语考试,升职考试,就业考试,资格考试,凡林林总总就是一个字“考”。
这些年越演越烈,“考”已经变成了“烤”,后来变成了“靠”现在基本上是“铐”。
恢复高考的时候,就是考察一下大家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挑出来那些有点文化的去上学,重点培养,考试就是看看你的基本能力。比如我老爸高考的时候,政治题考:什么是唯物主义?10分,什么是唯心主义?10分。简单的让我眼馋,我说你怎么就没考上个北大让我自豪一下呢?他说语文作文考一篇改写,把3000字的文章改成400字。他想“我水平多高啊,我非得给他变个花样,换一个角度说这个事儿,不但要更牛,还要就在这400字里面,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我猜他当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阅卷老师们传阅他文章的景象,一个一个赞不绝口,于是乎最高分录取。结果呢,他老先生作文没写完,于是乎那个景象就没有出现,于是乎他的学历就一直停留在小学毕业,没有翻身。现在常常感叹那些他觉得牛B的诗人文人,当初都上过学,所以比他牛,他要是当初也上了学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幸亏没上,否则我的底线岂不变成了我的上线。
那个时候考试还是“考”,无非是检查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有则上学,无则回家。后来呢,然们发现上学好,是文化人了,好生活啊,有社会地位啊,受尊重阿。总之呢,学校的教学规范起来了,考试的人也就多了,竞争也出现了,学校名额有限,开始择优录取了。考试就有点煎熬的意思了,反正烤吧,肉就那么一串,火候自己掌握,火大了就烤焦了,火小了没烤熟,前面挺有劲儿,后来凉了,都不行,就是要恰到好处,不管怎么考你得比别人好,名额有限机会均等,熬到最后一刻钟,成了。毕了业,分配单位,大学生,牛哄哄,谁都说好,处处受照顾。
等我上学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基本上我赶上了扩招的序曲。什么是扩招,就是名额多了,谁都能去了,我高考的时候,理科两个里面就有一个能上学大学的,文科里面3个出一个。大学生不是万里挑一了,等你毕业,乌泱乌泱的都是大学生,自己还拿自己当香饽饽呢,其实呢,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标准零件,考试过关意味着你合格了,能用了,基本生活保障了,以后能靠着手艺吃饭了。不管怎么说,上了大学基本上就能找到工作,只要不是期望值过高就可以了。
现在更麻烦了,大学生越来越多,比高中生都多。上大学已经不能证明你是个出类拔萃的人了,所以我们要出国。还没申请到offer,眼看着那些“海归”变成了“海待”了,惨啊,哪儿说理去?现在当官要考试,升迁要考试,就职要考试,没有不考试的东西,你聪明?来个智商测验。想当明星?来个选秀。你会艺术?考个级别证书。你是运动员?几级?想开车?考去!考试培训业作为全国暴利行业,开始于房地产和娱乐业竞争。你想跳过考场,开始你的人生,对不起,不是没有路,而是你身上锁链太沉,于是乎我们只好带着锁链舞蹈。于是乎我们就这样被铐起来了。
马上,电视台已经开始教你怎么照顾婴幼儿,恐怕用不了多久想当父母,你得参加考试。网上开始流行找老婆的十大原则,好男人的10个特征,过不了多久,结婚也得考试,用以测试你到底是不是男人或者女人。普通话考试已经不流行了,现在是地方话考试,很快,想说话?你得考试!想走路,考个试!喝水?考试!喘气?考试!活着?考试吧。
现在再想在考场上耍帅,基本上就等着被人送进精神病院了。以后也没什么人会讨论个性与现实的冲突了,因有个性的都跳楼了。我们不觉得难过,我们只会愤怒。我们花了多大的精力让一块猪肉通过流水线,灌进包装袋,贴上商标,放在柜台上,你不大声吆喝着赶紧把自己按照标签卖出去,反倒自作主张的长出鸡肉味、羊肉味、人肉味,最后卖不出去,自己撕开包装不当香肠了,你对得起这条流水线吗?对得起把你制造出来的成本吗?没有用的人不是人,不能利益最大化的人不是好人。我们要仔细考察,严格执行,让那些活跃的,不肯老老实实当香肠的,或者私自串味儿的人,统统滚下流水线。没有车子,没有房子,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面子,没有位子。
今天,你考了吗?
前一篇:为这个时代最孤独的灵魂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