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张艺谋摆了一场“饕餮盛宴”

标签:
《长城》电影张艺谋东西方文化 |
分类: 随笔杂文 |
《长城》,张艺谋摆了一场“饕餮盛宴”
(东西方文化交融大戏在这里拉开帷幕)
浏览《今日头条》偶尔看到张艺谋谈《长城》的视频,才知道今天(12月16日)是这部中国与美国合拍的国际商业大片的全国首映日。赶忙找来有关资讯看,算是对前几日只看片名未加关注的“补课”。
这部大场面的国际商业大片,说的是发生于宋代,人类与六十年一遇的饕餮大战的故事。具体剧情网上已有介绍,或者不少朋友已进影院先睹为快。我这里不饶舌,免得因为没看而说得“三不搭四不靠”。
引起我写这篇文字的兴趣,不是这部据称创造中国电影国际化的历史,不是它的故事剧情,不是它投资十亿人民币的洋洋大款,也不是引进了两位好莱坞明星,以及中国众多明星的阵容,主要因为东西方文化,在长城,在这个中华民族象征的地方交融。这恰好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即如何跨越文化河流,让东西方文化融合,从而更好地认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增强自信,以达到影响世界的目的。
据张艺谋介绍,这部片子的剧本是美国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创作团队创作完成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为什么美国人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商业大片剧本并投拍,而我们却没有?是不是需要补上这一课?
(包容、交融的文化是使自身强大的根本保证)
当然,无论如何,当七年前好莱坞制片人找到张艺谋,提出想与中国电影团队合作的想法时,实际上这是对张艺谋的一次挑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好在他做了这些年文艺片及其它类型的电影,已具备了实力。而让他欣然接受邀请的理由,正是这部商业大片可以把中国的东方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事实的确如此。美国人要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必得与中国电影团队合作,否则将会不伦不类。而这也正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东方文化的最佳时机。比如说,美国商业大片已经形成“套路”:英雄要与美人“滚床单”。但是张艺谋没这么做。他把剧本改成战士与战士的彼此怜惜与互为欣赏。他认为,古代女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哪个男人能随便追到?
应当说,张艺谋这种在细节处理上的坚持,或许也是一种文化的坚持,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基础上的自信,否则东方文化向世界传播就是一句空话。透过这一点,我隐隐感觉到,尽管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从未间断过,但是这种进一步确认的时机正向我们走来,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反躬自省的契机也悄然降临。
(长城,这里正摆开一场东方文化的“饕餮盛宴”)
从中国历史看,凡文化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包容力之时,也最是它强盛之际。如东汉衰微之后,其文化开始融合印度佛教,并逐步衍生出中国禅宗,然后又演变成具有中国本土诸文化融印度佛教于一体的“释”精神,与“儒”“道”“三足鼎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峰巅,使得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如此才迎来了唐代的繁荣与兴盛。
然而唐代后期盛极而衰,其文化急遽糜烂,经五代十国黑暗扰攘,再至宋代统一文化清明和缓,却难扭转积弱之势,政治、军事、经济渐次式微,终至于内忧外患,而被外族铁骑蹂躏。可以说,朝代的更迭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
在我看来,《长城》继全国帷幕拉开之后,将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步放映,其意义与价值除与好莱坞赢得合作43%的分成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把东方文化向世界扩散。而在这“扩散”中,我们正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包容”与“和和”文化)正本清源,重新认识其价值,对西方文化的真实精神加以理解。
我想,这或许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做的功课。因此,张艺谋通过《长城》为我们摆的这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饕餮盛宴”,值得赶赴。
2016/12/16晚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