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兄妹感情波折给我什么启示?

标签:
董明珠家庭感情论语佛 |
分类: 随笔杂文 |
董明珠的兄妹感情波折给我什么启示?
(董明珠面对亲情如何抉择?)
关于董明珠被免职一事,一时间似乎转了风向:大众几乎一边倒地称赞这位铁娘子。当然,随着时间推移,也渐渐趋于平静。任何事情都有起有落,有高潮有低谷。但是有件事却一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她与哥哥曾有过的不愉快,甚至形同陌路,而后又冰释前嫌。
可能你觉得这个话题不值得说。家长里短的,摆不到台面。然而我却要说,在中国这个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社会,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只看到人的社会属性而忽略作为家庭或个体的人的属性。如此,你才能通过理解人性理解自己,再理解他人,从而理解社会的复杂。
尽管中国是个讲究家庭伦理关系的社会,但是从古至今,似乎并未避免家庭的纷争。两千多年前,儒家代表著作《左传·隐公元年·传》就说到“兄弟阋墙”的故事。而到了现代社会,各种家庭矛盾并不鲜见。实例不胜枚举。这说明一个真理,那就是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年代多么久远,人性相通。
http://s11/mw690/001kChqvzy76YACqOxQ0a&690
(透过家庭伦理窥见人性根底)
董明珠拒绝哥哥通过她低价进货,无疑在家人、亲戚或一般人的眼里是不近人情,不念亲情。但是用她的话来说,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亲情坏了公司规矩,以致难以管理。哥哥因此不理解、有怨气,或许还有亲戚侧目。这些如果从人性角度看,都可以理解。但是董明珠的委屈、抑郁甚至痛苦,谁又能理解?
如果你站在某种制高点评判,或许会说,董明珠做得对。可是“长幼有序”一说又将如何理解?因此在我看来,对于个体的人,不能简单粗暴地以道德伦理或其它来要求,而是首先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观和立场。如此,你才能沿着人性的思路扩展思考,也才能理解董明珠兄妹之间的隔膜,以及后来的化解。
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你成功了是神话,不成功就是笑话。的确,你成功了,鲜花与掌声便如潮水般向你涌来;你落寞时,就会遭遇讥笑白眼,甚至“墙倒众人推”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此话虽有些悲观,却是实情,其实是人性最本真的呈现,也是社会的复杂面。
是的,你想成功吗?你未必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或角度,只从眼前利益去拷量你,即能否现时为他们带来利益。否则,你便可能被排除在他们之外。怎么办?你只能咬紧牙关,把脆弱的感情深埋于内心,奋力拼搏,正如董明珠在格力那样。尽管你很孤独,也很疲累。
http://s4/mw690/001kChqvzy76YAIAclJ93&69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里讲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说君子对自己严格要求,小人苛刻要求别人。这里的“求”字是“要求”;而佛家故事所说“求人不如求己”的“求”字则是“请求”的意思。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当你“求诸己”,一步步朝向目标前行,并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时,家人们都会对你另眼相看。我们得承认这个现实,就像承认人都是自私的一样,不必为其前后的反差纠结。因为它是人性中最隐秘的角落。我们不是圣人,暂时怨愤当然免不了。因此董明珠感叹“人大多喜欢‘锦上添花’而很少‘雪中送炭’!”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无论如何你得相信,一切都在时间流逝中。那些漂浮于空气间的雾霾甚至龌龊终将散去。关键是做好自己。待到你人生大幕收起之时,你不必想着面对别人,而应是毫无愧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大概这就是我从董明珠兄妹感情的波折中得到的启示。
2016/12/4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阅读:http://www.toutiao.com/i636009844401451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