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贝尔文学奖的答案:“雪中送炭”

(2016-10-25 13:58:36)
标签:

迪伦

诺贝尔文学奖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冷门

分类: 随笔杂文

诺贝尔文学奖的答案:“雪中送炭”

http://s12/mw690/001kChqvzy75Tu4DA6Lbb&690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在读这段文字时,耳边一直萦绕着一个老男人的年轻的声音。那是多么熟悉的旋律和歌词!那就是鲍勃·迪伦的声音。曾几何时,那声音总在我房间缭绕、在我耳边萦回。每天每天。我甚至有段时间跟着学唱。现在,我要用我笨拙的手,敲击键盘,试着把这段歌词翻译出来:“要经历多少旅程/人们才能称他为一个男人/要飞越多远的海洋/一只白鸽才能在沙滩安寝/要发射多少次炮弹/大炮才会被永久封存……”没错,那苍凉而沙沙的嗓音接着告诉我:“我的朋友啊,答案,就在风中飞鸣……”。

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在流行摇滚音乐和歌词创作的影响已然超过五十年,这差不多就是美国歌手、诗人鲍勃·迪伦的人生轨迹,也是他一直被这项世界级大奖未及瞩目被冷落而又坚韧的旅程,——一个男人的旅程。因此,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热刚刚过去的时日,有几个细节我想添上一笔,那就是世界文学对五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音乐与诗(歌)界的鲍勃·迪伦的承认,此番颁奖让诗歌让文学,从“象牙塔”回归大众的怀抱,以及由此引出的“雪中送炭”的话题。

http://s14/mw690/001kChqvzy75Tu3GSDPdd&690 

可是,正当奖项尘埃落定之时,为什么又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被拒绝的热议?有报道称,两个星期以来,诺贝尔奖评委会一直通过电话联系鲍勃·迪伦本人,却始终未能联系上。是鲍勃·迪伦又一次如他最初《在路上》的漂泊,沿着小说主人公迪安·莫里亚蒂的行走路线,正周游美国而无暇顾及?是对“垮掉的一代”的反叛?还是对这个世俗世界的又一次“反抗”?抑或是他一直的信念:“我想要理解生活里的事情,然后摆脱他们”?总之,他给关心这项世界级文学大奖、关心获奖者的世人一个大大的悬念。

就在我写作这篇文字时,从国内多家媒体获得类似的消息:18日,鲍勃·迪伦的个人官方网站已做了更新,即在一处并不显眼的位置——“迪伦的书”一栏下的“迪伦歌词:1961年至2012年”标题上添加了大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报道称,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鲍勃·迪伦首次以自己的方式对获奖的回应。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了。在我这篇文字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时间被传为佳话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雪中送炭”。是的,曾经几度的“米兰·昆德拉热”,在中国、在中国大学的校园、在知识界,几乎人们每年都把“赌注”押在他身上,可是每次都曝冷门,让那些热望的目光黯然失神。于是这一次,一些人顺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冷门”思路,甚至不惜凭着某种荒唐的臆测,凭着某种狭隘的心理,使假想的获奖消息登堂入室、呈现于国人眼前。可是这一次,不仅又让一直在热的村上春树再度“陪跑”,还让那颁奖前的“假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http://s4/mw690/001kChqvzy75Tu2wyKD73&690

为什么?到底为什么?难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不清楚,在一张美丽的绵面绣上一朵牡丹花不是更美丽?“锦上添花”的事不是更顺应大众的心理?更讨得世人欢心?你们不是更省心?我一直想不明白,难道你们这些评委老家伙们真的不懂人情?难道真的与中国人的习性、思维大相径庭?

有人说,这就是“雪中送炭”:因为鲍勃·迪伦五十年来虽不断唱响着一曲曲动人的美丽民谣,却少有人对他的名字知晓,正如我对他的歌熟悉却不知歌者是谁,因而需要在他凄凉的心头,在那孤冷的火盆添一把炭烧。还有人说,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

是的,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这就是世界级文学奖的魅力!因为她不迎合世俗的眼光与趣味,而以引领世界文学为圭臬。惟此,才能彰显她的尊严与价值;才能扬起她的风帆与旗帜,并让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人向她注目、行礼。

2016/10/25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http://s1/mw690/001kChqvzy75Tubs9Owb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