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经济学在经济学里面都是个冷门,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篇博客肯定不是一个诱人的题目,纯粹是因为没地方记下读书笔记,突发奇想,干脆拿博客当自家的笔记本来用用吧。
桑德勒和哈特利是全球国防经济学的泰斗级人物,这两位所出的这本国防经济学著作,基本上就是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加上模型讨论而形成的。这样子形成的理论著作,非常单纯,非常实在,不过估计很多人看不懂,但搞经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就应该如此。无论是国防经济学,还是其他的经济学,最重要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是理论框架或称为是理论模型,另一个就是数据和数学模型了,政策研究领域更多的是将其称为经验模型。总的来说,意思都差不多,这是真正在做学问。
记得在北师大读博士的时候,我与我的老师何璋教授专门探讨过模型的学术意义,何璋教授主张,数学模型是学术的根本,我的结论也差不多。如果你在搞的是理论问题,做的学术性的工作,那么你的表述和证明,就应该是数学性质的,否则就无法表达严谨的推论,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沟通。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谈论的是某种观点,谈论的是对某个问题的某种体验和理解,这就用不着数学模型了,更多的是用语言来沟通。这种非数学模型的观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能构成为一种假说,一种理论模型,一种分析框架,最终它可以成为构建数学模型的基础。
所以,经济学家谈观点,不是乱谈的,如果需要,他们的观点随时都可以模型化,做模型化的表达。至于有些人的观点做不到这一点,那其实他的观点并非具有科学机理,而是属于某种评论。大家都知道,评论是一种非常泡沫化的东西,与科学的关联度不高,但与文学的关联度很高的“东西”。
桑德勒和哈特利的国防经济学还有一个大特点就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大家都知道,读博士写论文都要涉及到文献综述,但那个水平应该说与这本著作相比,还是有巨大差距的。桑德勒与哈特利在这本书,介绍了大量国防经济学各种研究题目方面的前沿性质文献,并将其按照国防经济学的体系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这样呈现出来的文献,不但有广度,而且有深度,覆盖了主要的学科领域,为后续的模型讨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国内理论研究领域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讨论一个学科的问题,就介绍一种模型,恐怕有些具地位的学者意思是,你能把这个模型搞明白了就不错了。但其实,同一研究问题可能适用的模型不止一个,这就与你的理论模型(观点)有很大关系了。我们有的时候,数学模型用的不好,关键还是在于理论不过关,文献整理的不够全面、透彻,这样数学模型的运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举一个例子来说,军事开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这是国防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都会认为,军事开支是投资,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啊!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全球大多数国防经济学家都认为,军事开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消极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如果从供给方来看,可以通过总生产函数来建立模型。如果从需求方来看,则可以利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来建立模型。桑德勒和哈特利在这个问题上建立、开列了一张文献回顾图表,详细列明了相关的文献研究所使用的各种模型、样本和结论,不愧是大师,研究的细腻程度,非常人可比。他们的研究工作让人理解了一句话:权威就是功夫!
桑德勒和哈特利的这本国防经济学在数据资料方面的参考性不大,书中并未给出更为翔实而丰富的数据资料,事实上,这不是此书的重点,所以完全可以理解。不过,两位大师并不是对数据基础予以忽略,他们对数据基础,还是进行了大量的评价,对数据基础的方向和价值,给予了相当的指引。尤其是在文献分析部分,对重要的数据,给予了画龙点睛式的突出评论,相当有意思。(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