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济评论 |
主持人:今天我们只邀请了一位嘉宾,而且也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
提问:我是来自水利部门的,最近各界对水利部门有些议论,认为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想请问水利和水电的发展对环境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是否破坏了环境?
陈功:水电在中国能源生产构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比例一直在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数据,近10年来,国内水电生产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例从1995年的5.47%,上升到2003年的6.20%,在2001年,水电比例一度达到8.22%。从水电资源来看,中国技术可开发的水电资源为5.21亿千瓦,目前的开发率为15%,低于18.4%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的水能发电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由于水电具有可再生性,因此在传统的水能利用的思路中,水电一般都是被视为应该加快发展的能源形式。过去,中国发展水电的指导思路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各国发展水电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暴露,以及全世界环境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完全从能源利用角度开发水电的看法正在转变。
发展水电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生态环境方面。主要是指修建大坝对河道、鱼类、植物及整个水系构成的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坝的建设打破了原来的河流动力过程,如不同级次河段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分布、栖息地的多样性、流域尺度内食物链的构成等。在水生物生长发育问题上,水库环境(如水温等)、水库水位的变化、水生物所需营养物的分布、栖息地多样性及相对稳定性等因素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三门峡水库的泥沙问题,就是水电开发引发的生态问题典型。三峡大坝建成后,一些生态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出来。近几年国内围绕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的争论,焦点之一也是生态问题。在国外也有发展水电引发生态问题的例子,如前苏联、埃及阿斯旺水坝等,都因生态问题引发了社会反对,甚至国际上的强烈反对。
2004年,咱们的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曾表示过这样的意见,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水电发展受到的制约不同,先后经历了技术制约、投资制约、市场制约和生态制约四个发展阶段。因此有人认为,今天要建一个水坝,技术、投资和市场消费已不成为问题,克服水坝对生态的影响才是最大的难题。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水电开发移民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也不容忽视。世界上13000个大坝高度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从能源角度谈水电,那么水电是一种最昂贵的能源!这可能与很多人对于水电的看法有差异,但结合环境问题来考虑,水电可能真的是最昂贵的!其实,现在对于水电开发引发的生态问题,国内决策高层也给予了关注,在今年中央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水电开发的表述是“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与“十五”计划中的表述“积极发展水电”明显不同!水电表面上是可以再生的能源,但由于水电设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它又是不可逆的环境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