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你没权追究方舟子的动机
(2010-07-07 17:34:45)
标签:
杂谈 |
唐骏,你没权追究方舟子的动机
方舟子先生炮轰唐骏学历造假,怀疑其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作伪,要说这事儿倒也简单,只要把学历证明公布于众也就烟消云散了,但唐先生的秘书回应称:“如果质疑的人是唐骏的老板,他的上司,那么我们有义务向老板证明,现在方舟子的动机不纯,我们认为这个人是偏执狂,他写这些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出名,为了炒作自己!”(7月7日本报《东南商报)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有权追究对方的动机,这与盛行已久的“动机论”和“效果论”有很大关系。
所谓的“动机论”,是说批评者必须抱着良好的动机,你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要真心到如果别人改不了错误,比自己犯了错误还难受的地步。但是,光有好的动机还不行,还必须起到真能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效果论”。
“动机论”和“效果论”,把批评者逼到了“圣人”和“能人”的地步,你必须十全十美,十分能干,发现错误,指出错误,改正错误,否则免开尊口,其实,这已经是在堵批评者的口了。
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把很多人打成右派,凭的就是“动机论”和“效果论”,当时很多人的罪名是“恶毒攻击”,动机不纯呀。现在这种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了,但是“动机论”、“效果论”还很有市场,还是一些人衡量批评的尺子。只要这把尺子还在,真话就很难有市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也就难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