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给“黑老大”当律师
和律师李军的交流是愉快的。
如果按照一般人对律师的印象来界定李军,他可能“不像律师”,至少他不像大多数律师那样严肃,反而是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素质,例如亲和力,他把握得恰到好处——李军会笑,而且还会开玩笑,脸不是紧绷着的。
和大多数男孩一样,从小活泼好动的李军一直梦想自己将来能当一名警察,因为警察“很厉害,能管人”。梦想毕竟是梦想,高考时的“失误”让李军错过了那所自己最向往的警校,后来,他选择了本省一所大学的法律专业。毕业后,李军被分配到
省城太原的三晋律师事务所,成为了一名职业律师。
最让李军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单位组织律师事务所的同事上街宣传法律知识,忙活了一整天,虽然咨询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人和他们签代理协议。
“人们都不知道律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大多数人相信的还是公检法。”回忆起那段往事,李军很是感慨,“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连生存都是问题。”
1996年,一位女士经朋友介绍找到李军,想让他代理自己的离婚案。一阵兴奋过后,李军却犹豫了。
“主要还是信心不足。”李军笑道。签完代理协议后,他便和另一位同事开始了艰难的举证工作,从街道办到医院,从邻居到当事人,李军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李军和同事的努力,两个月后的判决宣告他们“首战告捷”。
成功代理了第一个案件后,李军的律师生涯终于步入“正轨”,而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一次“打黑”行动则让他成为律师中的佼佼者。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我省“打黑”行动同期展开。而这时,一名在大同被列为黑社会组织“首犯”的家人慕名从大同来到太原找李军,想让他代理“首犯”的案子。李军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这个案子接了过来,之后便开始了艰难复杂的举证工作。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取证困难,李军每两个礼拜便去一次大同,他每天要面对厚达半米的案卷,还有多达十几项的指控。有一次,李军去公安局会见“犯罪嫌疑人”,负责此案的公安局局长见到他后直接说了句
“这种人毙他十回都不解恨”,但是,这些并没有吓退这位年轻的律师。
案子开庭那天,审判庭内座无虚席,大部分人都是来看李军代为辩护的“首犯”如何接受审判,但是,人们最后都被李军的口才所折服,当法官宣判时,旁听人把掌声送给了李军。由于前期取证工作准备充分,后期辩护合理到位,李军最终赢得了一审。当他走出法院时,众多旁听人立即围了上来,向他咨询法律方面的问题。
“从那刻起,我觉得我是有能力的。”李军在谈到他的这段“辉煌经历”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后来,李军荣获山西司法界“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8年,李军和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40位同事举行了一次聚会,细心的李军发现,在这40个人当中,仍然从事律师工作的不到10人,其中真正成为优秀律师的不到4人。
“现在的我,面对的不是信心问题,而是责任问题。”做了这么多年律师,李军对这个行业越来越难以割舍,他对律师这份职业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律师不仅要对代理的案件有责任心,还应当对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经过长期的思想准备和经验积累后,李军终于在2009年3月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华丽转身”,他在太原成立了军秉律师事务所,完成了从律师向律师管理者的过渡。军秉律师事务所成立时间不长,已经成功代理了40余起案件,这一成绩让李军感到满意。“做人要实实在在,做律师更要实实在在。”李军说,他经常用这句话提醒军秉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我也常用我以前的事例来鼓励他们,希望他们能做得比我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