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政府当被告看公民素质上涨
迟国维
新京报5月17日报道,据新华社电,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政府在承担建设一个回迁楼后,因没有答复一位居民有关“回迁楼有无质量问题”的信息请求,被法院判定必须答复。铁西区政府执行判决时只答复了12项信息请求中的4项,该居民不满再次起诉。沈阳市中院日前对这起罕见的行政诉讼予以立案。
该居民“较真儿”的,是自己的知情权。公民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能清楚地认识到属于自己的权利;内容之二,懂得如何依法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这两点用老百姓的话归纳一下,就叫“较真儿”。所以,敢“较真儿”的才是真正公民。
《秋菊打官司》当年之所以一炮走红,是因为人们欣赏秋菊那股敢较真儿的劲。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里,敢较真儿的公民才是真公民。这不仅包括敢于为个人讨说法,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出主意、想办法,并付诸行动。当然,这种精神一度在社会上十分缺少,以致我们无法正确对待。直到今日,“较真儿”一词有时还带有贬义色彩。
什么是公民素质?众说纷纭。过去说五讲四美三热爱,现在是八荣八耻,这些都对。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有三种基本素质最关键,因为他们同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相关。他们是公益心、正义感、懂礼仪。
一,公益心,包括参与政府政策的公开讨论并对当局表示怀疑的能力和意愿,简称为:参政议政。这是公民最显著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把现代社会的“公民”与封建社会的“臣民”区分开来。
因为政府官员是公民选出来并以他们的名义进行管理的,政府应该通过自由和公开的讨论进行公开决策。所以,监督官员并评价其工作,是公民的一个重要责任。
二,正义感,包括识别并尊重其他人的权利并相应降低自己的要求的能力。公民有普通和高级之分,对普通公民来说,参政议政并不那么重要,对他们的责任描述经常是否定术语,即公民有不违法的责任,有不伤害他人或者不限制他人权利和自由的责任。正义感要求公民不能满足做一个普通公民,因为只要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才有可能创建出公平合理的制度,才能防止不公平。公民有义务保护合理的制度不受损害,在创建公平制度的过程中,谁都不应该只是个免费的搭车者。
三,懂礼仪,礼仪是公民对待那些与之面对面打交道的关系不密切的人的方式。懂礼仪是非歧视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扩展,从法律上禁止歧视只适用政府行为,而在日常生活中防止歧视就全靠公民素质了。现代公民必须学会平等地与那些可能对之怀有成见的人交往,可以说懂礼仪是拥护平等原则的前提。
“法律睡着了,需要我们叫醒”。其实真正该叫醒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公民意识。因为法律是为规范众人的行为而存在的。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总是不能在法律意识的指导下产生,那么法律就会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诸如工作权、受教育权、健康权、财产权等,也就无从谈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