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市邮政局每天把4万份《生活晨报》"发行"到废品收

(2009-05-15 23:07:00)
标签:

杂谈

太原市邮政局每天把4万份《生活晨报》"发行"到废品收(2009-05-15 21:26:47)
杂谈 


太原市邮政局

每天把4万份《生活晨报》

"发行"到废品收购站
22个月共有2千多万份报纸与读者无缘

太原市邮政局每天把4万份《生活晨报》"发行"到废品收

    2009年4月18日凌晨5点,一辆装满《生活晨报》的邮车开出太原日报印

刷厂,随后将大部分《生活晨报》倒装在一辆面包车上后转运到太原市小王

村的一个库房。当有关人员将报纸往库房内搬运时,警察出现在他们面

前......与此同时,同样的情形在位于嘉节村、长钢小区、敦化南路49号的

四个库房门口上演。
    至此,一个惊人黑幕被揭开:刚刚印刷出厂的《生活晨报》被太原市邮

政局直接当成废纸处理,每天有近4万份报纸就这样被无情"封杀",时间前

后持续22个月。随警方一同行动的一位生活晨报社摄影记者当场泣不成声。

他怎么也想不到,200余位生活晨报员工辛辛苦苦做出来的2千多万份报纸,

连读者的面都没见上,就直接变成了"废纸",化为乌有。他说,这和把一个

活生生的婴儿从产房抱出来直接送到太平间没什么区别,世上有哪一位母亲

能受得了这种打击?一些知情的读者认为此事不可思议,但这不可思议的事

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令人痛心的22个月

   "如果当初不和太原市邮政局合作,生活晨报就不会是现在种局面。"生活晨

报社一位负责人谈起与太原市邮政局的"交情",感觉痛心不已。
    创刊于1994年的《生活晨报》,是继《黑龙江晨报》之后的全国第二份晨报

,在全国公开发行。《生活晨报》以"生活"为主线,一直倾情"关注民生,

服务百姓",在山西市场上被誉为是一份"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报纸。2003

年,生活晨报被确定为"山西省文化改革试点单位"后,通过民营企业资本投

入,更是增强了竞争活力,报纸逐渐走上了稳步发展之路,取得了很好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业

务年检中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报纸。与此同时,生活晨报也得到了省

领导的认可,连续三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对生活晨报予以肯定。
    2005年11月1日,生活晨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决定将四开小报改为瘦

长对开大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活晨报社全体员工精神振奋,对报社的前途充满了信心。2007年,太原

市邮政局主动找到生活晨报社,承诺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生活晨报在太原地区

的发行工作。生活晨报社时任领导很是高兴,满以为又能实现一次新的飞跃

,孰料踏上的是一条"与狼共舞"的险途。
    太原邮局接手发行后没过几个月,生活晨报在太原市场上突然间像驶入一片

沼泽地的汽车,越是使力越乏力。广告大幅度下跌,就连惯例性的"国庆"广

告旺季,也如同进入了寒冬。     
    "太原市区的热线都被冻僵了,接到的热线怎么都是外地的?"生活晨报社的

热线记者私下里嘀咕和犯难。
    以前不论是正面报道的稿件,还是舆论监督稿件,经常会有读者或者报道所

涉单位来人来电发表意见、观点。可自从太原市邮政局接手太原地区发行后

,这一切都慢慢消失了。
    采编收到的新闻线索减少,发行投诉增多,广告客户反映看不到报纸,到底

是哪出了问题?
    在生活晨报社经营分析会上,众多广告营销人员和一些广告代理商不约而同

提出一个建议:大家应该好好找找发行中的问题。"和太原邮局合作后,在

太原又增加了订户,怎么就不见效果呢?"生活晨报社领导有点不相信。
    2009年,生活晨报社新任领导在充分调研市场后,初步判定问题肯定出在了

发行上。从3月下旬开始,经过20余天的调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生活

晨报社与太原市邮政局合作,不是强强联手,而是陷入泥潭。

 

暗访调查揭开真相
    乔装打扮,深入虎穴,这是电影中地下党人为了革命的选择。如今,生活晨

报人为了拯救报社,也不得不这样选择。3月下旬,生活晨报社组成暗访组

开始对发行各个环节进行专项调查,连续20多天进行蹲点守候。

 

镜头一:乔装打扮深入窝点
    "回想起跟踪暗访的那些天,这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那种只有在电视剧里

才能够看到的情节没想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那是第一次假扮工作人员混进

邮局,也是第一次假扮物业人员。"说到跟踪邮车的事,参与调查的记者仍

然激动不已。
    某日凌晨6点半左右,天蒙蒙亮,已经连续跟踪邮车几天的记者一早又跑到

了太原市邮局广场支局,希望能够有更大的收获。据回忆,为了不暴露自己

的身份,就以找车为借口,悄悄走进了太原市邮政局广场支局的院内。当时

院里面正好站着一名中年男子。凭借好多天来的"侦探"经验断定,这个人很

可能就是发报纸的人。"师傅!今天的生活晨报来了没有?"对方回答"稍等

一会儿"。看来此人把自己当成是前来接报的人了,记者松了一口气,和中年

男子聊了起来,在交谈中,记者得知,每天都有80捆报纸从这里运走。就在

两人交谈中,一辆邮车缓缓驶了进来,此时,突然间又出现了一名男子。"

你是干什么的?"该男子警惕地问起了记者。"这报纸是你的?我想跟上邮车

去赛马场。"记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将计就计,该男子从记者说话的口

气中误认为记者也是过来取报纸的。对记者的身份也没有再怀疑。
    大约10多分钟后,从邮政车上先后搬出了90捆包装好的生活晨报,这个时候

,又一辆邮车开了进来装报纸,现场清点正好装了80捆。邮政车出发了,记

者顺利地坐上了邮车前往太原市赛马场。 没过多久,邮车就开到了位于赛

马场长钢小区2号楼4单元门口,此时门前已经有一辆黄色的面包车司机在等

候,记者乘着两个司机交谈之际悄悄溜开藏起来观察,直到所有的报纸被搬

进了该单元一层101房。
    "要想了解到更详细的情况,就得进入101住户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急中生智的记者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假扮"物业公司人员"。
    "咚咚咚......"敲门声未落,一名男子从门缝中探出了头。还未等该男子说

话,记者就先开了口。"我是物业人员,你们家每天干什么?附近居民老反

映你们这儿噪声太大影响居民正常休息"。该男子吱吱唔唔否认情况,出于

必须入户查看的理由,记者又一次顺利地进入了房间。"真是太震惊了,自

己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多报纸,也没想到太原邮政有如此大的胆子私卖这么多

报纸。"记者很气愤地讲到。从厕所到卧室到处堆满了生活晨报,十几平米

的卧室内成堆的报纸已经紧紧地贴到了房顶,屋内居然还有2007年的整捆生

活晨报。令记者最吃惊是现场的报纸比想象中还要多的多。
直到4月18日警方将现场查获,记者脸上也没露出一点笑容。

 

镜头二:三个库房堆满晨报
     某天早上6点30分,天气有些寒冷,清晨的马路上,偶尔闪过一些

匆忙的脚步。太原市邮政局解放路支局对面的马路上,几名暗访组成员或两

人在一起闲聊,或站在较远的地方做几个晨练的动作。大约半个小时后,一

辆微型面包车从远处缓缓驶来停在了解放路支局门口。紧接着,车上人员将

40多捆装订整齐的《生活晨报》卸在支局门口后匆匆驾车离去。片刻之后,

几名邮局工作人员将其中的十几捆报纸搬进了支局便不再出来。
    暗访组成员正在纳闷的时候,一辆邮车停在了解放路支局门口。

随后,工作人员将放在门口的报纸悉数搬上邮车驾车驶离(暗访组成员细细

数了一下,一共32捆报纸)。
     "快上车!"暗访组负责人一声低呼,几名成员立即登上自己的车,

一路跟踪而去。然而,当邮车行至太原市尖草坪区快到太钢的时候,由于此

处车辆拥堵,再加上暗访组害怕跟得太紧暴露目标,邮车在一个拐弯处失去

了踪影。
     第二天,暗访组成员再次早早地守在解放路支局附近。和前一天一

样,同样是面包车把报纸拉来,邮车拉走,被拉走的报纸依旧是32捆。又是

在太钢附近,邮车再一次失踪。
     第三天,邮车在太钢附近的一个邮政培训中心卸下一些包裹后掉头

朝市区方向驶去,暗访组一路跟踪至赛马场附近的一个大院。这个院子里全

部是库房,在其中一间库房门前,邮车停下来,将32捆报纸全部卸在门口后

匆匆离去。暗访组成员四下打量了一番,库房大门紧锁,周围也没有任何人

,于是赶紧下车将堆在门前的报纸拍了一个特写。就在暗访组成员拍完后刚

刚返回车里的时候,一辆面包车驶过来。驾驶员下车后,迅速打开库房门将

报纸搬进去,然后又迅速将门锁住后离开。
     随后的几天,暗访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在库房附近蹲点,饿了就吃

一口面包、饼子,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晚上,几个人轮流休息、盯守。连

续十几天,邮车每天都会送来32捆报纸,库管员每天把报纸搬进库房就匆匆

离开。每天都有报纸送过来,库房里到底存着多少《生活晨报》?为了探个

究竟,暗访组决定和库管员正面接触。
     "小伙子,你这库房怎么租呢?我想租个库房放点东西。"
     "一年一万多,你到外面和房东联系一下吧。"
     "这库房挺大的,一年一万也挺合适。"暗访组一名成员趁机走进了

库房,只见库房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两大堆《生活晨报》,足有几百捆,暗

访组成员心情变得很沉重。
     在随后的几天里,对方好像有所察觉,在暗访组跟踪对方车辆的同

时,隐约觉得有其它车辆也在跟踪我们的暗访车。期间,库管员曾将邮车运

来的报纸转移至离此库房不远处的另一个库房里。在第二个库房,暗访组趁

夜里没人看守之机,悄悄持手电筒透过门缝往里看了一下,发现偌大的库房

,报纸已经从最里面堆到了离门口只有一两米远的地方。与此同时,跟踪广

场支局的暗访组发现,在长钢小区里还有一个库房,这里的库管员居然和赛

马场库房的库管员是同一个人。
     "3个库房居然是一个人负责的?这帮蠹虫,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暗访组成员个个愤懑不已。
     4月18日晚,一场大雨袭来,暗访组依旧把守在库房附近的几个关

键路口。这时,库管员驾驶面包车从库房里驶出来,暗访组立即跟踪,随后

,库房老板驾驶一辆小轿车也从库房出来,拐到了另一条路上。为防止对方

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几名暗访组成员冒雨翻过库房院子里另一道紧锁的大

门,在目标库房附近严密盯守。
     此时,民警迅速赶来,将库管员和老板成功控制,3个库房的神秘

面纱随之被彻底揭开。

 

镜头三:四天四夜没有合眼
    乍暖还寒三月的北方,大街上人们的衣着皆不相同,这个季节的天气"脸"翻

得很快。暗访组成员小东打了个呵欠,习惯性地抽出一支烟想提提神,正准

备点火的刹那间,他突然意识到一种暴露目标的危险。小东强睁起千斤般重

的眼皮,借着路边的灯光看了一下时间,凌晨2:25。
这已经是第4天晚上了,3个人昼夜轮流蹲点守候。另外两个人刚进生活晨报

时间不长,小东担心他们经验不足和安全问题,三人的分工是自己晚上盯梢


    这样的盯梢,小东只有在电影电视里见过,这样的罪真是有点撑不下来。
"看着崭新的报纸被嗵嗵从太原市邮政局迎泽区迎西支局人员往出扔的声音

,我的心也在咚咚直跳,感觉像扔我的孩子一样心疼。"说起暗访之处,小

东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3月30日,小东受命暗访太原市邮政局迎泽区迎

西支局的恶行。"每天早上,有80捆当天的生活晨报被邮车从印刷厂拉运到

该支局后,只有10捆被邮政人员拿进了分发室,其中70捆被邮政人员嗵嗵嗵

地扔进了一辆邮车内。"
    正像小东所说,这样的"潜伏"只有在电影电视里见过,刚开始的第一天,小

东就出师不利。尾随从迎西支局出来的邮车到一处十字路口时,看着正好赶

上绿灯扬长而去的邮车,小东莫名的憎恨自己无能,第二天由于所驾驶车辆

带有报社标识,邮车走到半路时突然停车掉头原路返回了。那一夜,小东没

有睡意,他和报社有关领导意识到,"潜伏"暗探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第三天,小东一行从跟踪所用车辆、证据获取设备、人员乔装到应急措施,

都做了充分准备。他们跟踪的邮车停靠在了迎泽桥西科技馆小区的门房旁边

。门房功能双重,既是小区的门卫室又是报刊收发室,门房内一位张姓老头

身份三重-门卫、报刊收发员、邮局恶行的"下线"。迎西支局的邮车将70捆

当天的生活晨报扔在墙角后,老张慢悠悠出去给周边居民分送邮件去了。一

直到中午1点半左右,一辆红色的三轮摩托车突突地开来了,车上的一男一

女直奔科技馆小区收发室,同老张嘀咕一阵后,把70捆报纸装上车,盖上篷

布走了。小东一直跟踪这辆三轮摩托车到小王村一家收购站内。就这样当天

出版的生活晨报被邮局几经传手,最终"发行"到了收购站。
    连续三天都是如此,但第四天的时候,情况有变。小东一行发现,邮车是空

车从迎西支局出来的,出来后直奔印刷厂,从印刷厂拉上报纸后没有去科技

馆小区,而是到了位于后王村的山西省石油总公司家属院内。"可能是在科

技馆进行调查暗访中,被对方警觉了。"小东和队员们心里捏着一把汗。
    还是科技馆家属院门房的老张出现在了石油总公司家属院的门房内,不一会

还是那辆红色的三轮摩托车出现在此,变了的只是交易时间,邮车把报纸扔

下10分钟后,三轮摩托车就来了,装好报纸后,三轮摩托车没有像前几天一

样去废品收购站,而是去了小王村的一间临街门面房门前。
    这家伙要干啥呢?小东急于想知道对方要耍什么花招!"你俩赶快过来。"小

东立刻打电话向暗访人员中一男一女求援。
    "你昨天晚上不回家也罢了,为何还要关机,我想不通。"
    "单位正好加班,手机没有电了。"
    "不听你的鬼话,你借其他人的电话也可以告诉我一声啊。"
    "……"
    "呜呜呜…"那名吵架的女孩大哭起来。
    三轮摩托车前,正在忙着搬运报纸的一男一女,看着这对小年轻吵架和哭闹

,一脸茫然地看着。
    "全部搞定!"吵架的一男一女心里顿时变得喜悦起来。
    小东叫来的暗访人员假装吵架,终于得知,这间门面房是新租用的,主要用

来囤积报纸,库房内刚刚放了一天的报纸。
    在石油总公司家属院跟踪三天后,买卖报纸双方突然消失。小东决定返回科

技馆家属院碰碰运气。车停在路边,向门房望去,空空如也。小东想进入小

区深处,又感不妥。情急生智,小东爬到了一个二层楼的拐角处。发现家属

院的一个拐角处,老张正边打手机边向外张望。
    每天有8725份生活晨报被迎西支局这样糟蹋,位于小王村库房内的报纸越囤

积越多。为了防止对方转移报纸,小东和另外两名暗访人员决定24小时盯梢

。4月18日早上6点半,一辆蓝色的货车停在了小王村的库房门前,一捆捆崭

新的生活晨报被扔在了车厢内。
    "赶快报警!"小东接到报社领导指令。
    看到报社暗访人员那满是血丝的双眼,接到报警赶来的民警为之动容。

 

一笔触目惊心的账目
      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太原市邮政局为

何要如此坑害作为党和国家耳目喉舌的媒体呢?生活晨报全体员工发出愤怒

的责问。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太原市邮政局部分工作人员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个

别领导虚报发行量,换取政绩。二是通过不合理的费率,牟取非法利益。据

不完全统计,每天近4万份报纸,22个月,太原市邮政局部分工作人员通过

这种方式获取私利300余万元!如果将这些报纸装上火车,将装满50节车皮

的一个专列。太原市邮政局的这种做法,对国家的资源造成的浪费更是无法

估量。   
    由于报纸被非法私卖,生活晨报的发展脚步被严重停滞,22个月所遭受的直

接经济损失2300多万元,其他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也无法估算!
    "一定要将问题查个水落石出。"生活晨报主管单位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一位老

领导气愤地说道。
    "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就这样被太原市邮政局无情地扼杀了,"生活晨报的

一位员工痛心疾首,他说,"我们一定要一个说法!"
    "太原市邮政局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呢?"生活晨报的一位读者获知此事后

一直困惑不解,不过他同时表示,"如果真有这样的不法分子,必须绳之以

法,既要还生活晨报一个公道,又要维护邮政的良好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