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体的“中国温暖”有多冷(迟国维)
(2009-02-03 00:48:24)
标签:
杂谈 |
新华体的“中国温暖”有多冷(迟国维)
2月1日,各报隆重推出新华社通稿“在寒冬里感受中国温暖----2009年春节盘点”。尽管新华体的春节盘点,已同“春晚”一样,变成鸡肋,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下去。终于,像所有的傻瓜一样,我再一次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在5000字的通稿里,既找不到“中国”,更感不到“温暖”,遑论“信心”。
文章的四个小标题是,“温暖”、“节俭”、“欢乐”、“信心”。我不知道,有哪一个国家过全民性节日不“温暖”、不“节俭”、不“欢乐”、无“信心”。
过节,当然是暖洋洋、乐融融,就算有天大过结,也要等过完节再说,此乃人之常情。
再说“节俭”,这是各国人民的优良品质,不为某一个国家所独有。疯狂英语“教主”李阳娶的是美国太太,生了三个女儿。美国家庭的习惯是,大女儿的衣服穿完,二女儿穿完;二女儿穿完,三女儿穿;三女儿穿完,捐给社会。美国是全球首富,尚且如此节俭,这世上,到哪里去找不节俭的国家呢。
“欢乐”,这还用说吗。不“欢乐”,干吗要过节呢。
最后说说“信心”,新华体通稿说,在黄河最大的水电站、在福建平潭海峡大桥、在四川成灌铁路,工人们加班加点;复旦大学中文系一位硕士研究生,窝在家里看书,天津图书馆,春节期间坚持每天开馆;青海各乡镇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转岗培训班在寒冬中已陆续开课。于是记者读出了一个目前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关键词:信心。“心若在,梦就在”,2009年中国春节所体现的强大亲和力,折射出的是走出困境、迎来春天的葱郁希望。
我实在看不出,新华体的“典型细节”,与信心何干?更看不出与今年的现实有什么关系?
2009年,温总理称为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这一年,金融危机从来没有如此逼真地贴进每一个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白领时刻面临被裁员的威胁,工厂倒闭,工人拿不到工资,商人贷不到款,企业没有订单……谁都不知道,开春之后,市场将如何走向。
就在全民心焦的关键时刻,新华体却冒出这么一篇不食人间烟火的中学生作文。我看到的是,作者对百姓的冷淡,新华体对时事的冷漠,而各报纷纷隆重推出,则表现出媒体对现实生活的冷酷无情。
后一篇:打扰父母也是“孝”(迟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