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上交大 不一定非拿文凭
昨天,丁俊晖正式成为上海交大的一名大一新生,交大方面也非常重视这名“迟到”的新生,但交大校党委副书记潘敏重申:“录取丁俊晖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给他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但这并不代表着入校就能拿到毕业证书,这需要他自己努力。”这番话是针对日前有消息称,小学毕业的丁俊晖入读交大是因为该校愿意给他提供一张文凭。(12月27日《东方早报》)
上大学拿文凭,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不拿文凭,等于大学白上。这是中国人普遍看法。而在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上大学不拿文凭,上学期间退学,是很正常的事。退学原因很多:生病、厌学、找到好工作等等。比尔盖茨如果不是在上大二的时候决定从哈拂退学,也就没有今天的微软公司。丁俊晖能不能拿到文凭,现在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四年后他成为交大的好学生,他的台球事业也就结束了。
与大学期间正常退学相对应的是,美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搞发明创造的、发表论文的比比皆是。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利益主体对高等教育需求满足的均衡。
中国现在已经把大学教育搞到不知所云的地步,人们为上大学而上大学。那么高的分,考;那么多的学费,交;那么枯燥的课,上;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考研……
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要政府年年发文,催处解决而一筹莫展。这只说明一个问题:社会不需要目前这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和社会不赔套,于是社会就自己寻找人才,如有两年以上社会经验
大学生等。就是说,先在别人那里度过适应期,把大学里养成的毛病改掉,我再用你。每个用人单位都不想为大学生的适应期付学费,这是对大学教育最大的嘲笑和讽刺。
应该感谢丁俊晖上交大,至少说明在他心里,交大还是神圣的,不管他在交大能学到多少东西,也不管是否毕业,有这一点足够了。对于丁俊晖这样已经成为事业里的领军人物,学习是终身的,他真的不在乎能否在一个地方呆上四年去学习文化,也不在乎一纸文凭,他的关键是如何在事业发展中,完善和提高个人魅力,而这恰恰是大学教育所不能提供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