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睡衣逃生”是什么新闻
昨天凌晨零点左右,北京海淀区中国农业科学院高三层2楼一户人家起火,多亏小猫一直大叫“报警”,虽然财物被烧毁,但家中4人及时撤离。
(12月4日《华夏时报》http://www.chinatimes.cc/news/list.asp?id=68025)
这本是个很好的社会新闻,聪明的小猫,不幸中的万幸,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图。但是报纸偏偏用了
“房主一家穿着睡衣逃生”,一下意境全无;好象一个平日里受人尊重的长者,突然露出暧昧的坏笑,叫人不知所措。
“穿着睡衣逃生”是新闻吗?人从大火中逃出就是胜利,穿什么或者不穿什么无关紧要。人们首先关心的是,人是否安全;其次是火灾的原因。这时,把“睡衣”拎出来给读者,什么意思?嘲笑慌不择衣?还是把读者的眼光往“睡衣”里引?
从新闻角度看,“穿着睡衣逃生”是常态,无信息量可传递。如果,有人面对大火,不慌不忙,穿衣打扮,迈着方步走出火海,那才叫新闻。
看来,这家报纸表面做火灾新闻,而意在“睡衣”,不知能否换回“睡衣”生产厂家的广告。
60年前,鲁迅先生在《中秋二愿》一文中期盼:“一愿:从此不再胡乱和别人去攀亲。二愿: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他批评国人的“淫心
思维”:看见能看见的地方,想的是看不到的地方。 60年过去了,报纸把“淫心思维”发扬光大:写出能写的东西,传递不能写出的意思。正所谓“乳头红晕犹鲜若胭脂,而眉睫间尚盈盈含笑焉”。
(12月4日《华夏时报》http://www.chinatimes.cc/news/list.asp?id=68025)
思维”:看见能看见的地方,想的是看不到的地方。 60年过去了,报纸把“淫心思维”发扬光大:写出能写的东西,传递不能写出的意思。正所谓“乳头红晕犹鲜若胭脂,而眉睫间尚盈盈含笑焉”。
前一篇:社区公投一小步 中国民主一大步
后一篇:零风险是社保基金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