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领“歇斯底里”和职业紧张之一

(2010-12-12 11:21:25)
标签:

文化

孙宏哲

河东

歇斯底里

成就感

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职业紧张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并不知道职业紧张一词,不包括心理和精神科医生,一般临床大夫很少知道这个词。生活在职场的人一些敌对敌意,一些埋怨一些困惑,都是怨妇怨男们最典型的表现,这就需要仔细说道说道歇斯底里与职业紧张。以餐读者。

    曾经在讲座和书中专门用大量篇幅说心理应激,说身心健康,但是忽略了一点就是职业紧张。以前没有注意,知道一个博士生专门职业紧张与心脏病,作为博士论文才发现,这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不管男人女人,那种“如水一样柔和,丝一样缠绵,火一样热烈。剑一样锐利”的职场形象已经彻底掩盖了忙忙碌碌的白领们真实心理,其性格感情遭到残酷无情的压抑,职场发生残酷血腥的竞争,在失败和失落下,一些性格的人变得更加坚强,一些人进而造成人性的残损与异化。

    众多的白领形象,无论是恶妇(包括所谓河东悍妇、深宫妒妇、夜店淫妇)还是贤妇(包括所谓职场佳人、校园才女、闺中淑女、后院贞妇、山野节妇),无论枭雄奸雄(包括所谓匪气大款、黑道老大、流氓大亨、纨绔的富二代)还是是包括所谓绅士成功者(大官、大人物、名流、富甲天下的僧人)两者共同显示出忧郁、焦虑、疯狂的“歇斯底里”特质(该词取自孙宏哲文语)。


    比如司机、警察、医生、演员、心理工作者曾经被认为是极为不愉快的人群,或者说职业紧张的最主要人群,现在,每个人都是司机,每个人都是职场紧张的警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怀疑者,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在尽力表现出自己的心理的健全,更多的成功者人前优雅,人后暴虐。大款大爷在职场忍受着各种屈辱和谦卑,在家中在父母面前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歇斯底里,脾气暴躁,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换种说法就是在家人面前发嗲,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表现。

   这种成功者的不愉快就要从两个方面简述一下,

一个是工作疲竭感(job burn out),一个是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工作疲竭感

   最早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用于描述护理人员由于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压力而产生的认知与情感反应,着重从临床角度描述症状与治疗。后来Maslach等提出工作疲竭感的三维概念,即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情感耗竭反映了工作紧张维度,描述个体感到自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表现出没有精力、过度疲劳等现象。人格解体又称犬儒主义(cynicism),反映了人际交往维度,描述个体以一种负性的、冷漠或是极端逃避的态度去面对服务对象和工作,表现为易怒、消极、缺乏情感投入等现象。个人成就感降低反映自我评价维度,描述了个体感到无能、工作没有成效,表现为士气低落、缺乏成就感现象。工作疲竭感与长期工作压力所引发的职业应激密切相关。

    工作疲竭感国内尚无统一的评定标准,一般认为,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得分越高,工作疲竭感越强,反之越弱;个人成就感得分越高,工作疲竭感越弱,反之越强。这里罗列一些文献术语来说明:职业应激是工作疲竭感的重要危险因素,职业应激程度可作为工作疲竭感的预报指标。通过层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耗竭受职业应激评估因子的明显影响,工作要求与工作付出增加,情感耗竭得分也相应增加,而工作自主程度与内在驱动增高,可降低情感耗竭分。

    可以通过降低职业应激程度来减少情感耗竭的发生。人格解体维度与个体特征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增加工作自主程度(计划)与工作回报(收益)可降低人格解体得分,而内在驱动增加(欲望)可增加人格解体得分。提示,在人格解体维度干预中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特征与职业应激两方面的因素,尤其需要关注低年龄、男性、高学历人群。

    个体成就感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受教育程度与社会支持,受教育程度高与社会支持广泛可增进个体工作成就感。国外有人提出用缓冲器的观点来解释,即社会支持程度高,会降低工作要求,增加工作自主程度与工作回报,从而降低其职业应激程度。

 

付出-回报失衡导致职业紧张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说白了就是忙死了没有收益。仔细说来就有点拗口:通过工作可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交换,个体在工作中付出劳动,不仅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也获得相应的金钱、社会尊重、事业发展(包括工作稳定性)等回报。交换的原则应该是公平互利的。付出与回报应该是平衡的、然而,事实并非尽如人意,付出很多,回报很少,出现付出-回报失衡,就会导致职业紧张。(未完待续,有关歇斯底里的请看之二)

 

(读孙宏哲明清文学评论和陈斌的心理文章,有感于其文字味道,随感而改编发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