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领“歇斯底里”和职业紧张之二

(2010-12-12 11:16:05)
标签:

中国

职场

多重人格

情感

自我毁灭

歇斯底里

健康

 

   歇斯底里是英文Hysteria的音译名,中文叫做癔病,现在称为解体(转换)障碍。现代精神医学认为歇斯底里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此病并非罕见,患者大多具有易接受暗示,爱夸张,好感情用事和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歇斯底里的发作,通常与受到精神刺激或接受了不良的暗示而引起。一些源于外在的病因,一些来自内在的思维习惯。经过研究发现,歇斯底里都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发病的。此外,病人的性格特征在发病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某些躯体疾病,也会促使本病发生。总能多多少少找到一些最原始的发病诱因,其作为潜意识存在于意识深处,定期由于情境和情绪而爆发。


谈到性格,歇斯底里的性格有其三大特征。
    第一特征是情感反应强烈且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变为另一种情感。她们对人处事感情用事,精神活动受情感影响而走极端。对某人有好感时,认为此人是“十全十美没有缺点的人”;若与此人发生矛盾时,对此人的评价会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认为“此人可恶,坏到极点,世界上没有比他(她)再坏的人了”。患者的判断推理,完全是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是非标准也随着情感发生变化。
    第二个特征是“易接受暗示”。患者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到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影响。病人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身体的各种不适感觉,也可成为暗示的基础。患者因暗示而发病,也会因暗示而病愈。精神医师正是利用患者的这一性格特征来治疗歇斯底里病人。
   第三个特征是“具有自我中心和好幻想”。病人喜欢夸张自己,显示自己,乐意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爱受别人的赞扬和重视,又好幻想,尤其是当情感反应强烈时,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以至于连患者自己也分不清这究竟是想象还是事实。某些躯体疾病,尤其是脑部器质性疾病,也可出现歇斯底里临床症状。


   歇斯底里的症状,正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十分复杂。可分为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部分。可以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性格的人,真的有病,躯体之病可以到医院看看,性格之特质,就是社会问题了。

 

个性心理的冲突压抑与职场的恶性环境
    必须清楚地认清职场之间斗争的文化背景,以及歇斯底里情境,白领们才能清醒地掌控。雇工与雇主之间主从关系,职场遵循游戏规则就是老板的利益最大,都要求恭敬曲从、克己顺命。表现在内化的自我规范思维之中。职场没法表现内心的情感,压抑本来的个性,用职业化的笑容形成一种机械的说话方式。情感生活隐藏起来,漂泊无定引起的身份焦虑,业绩的不确定对精神造成的不保险感,无法掌握自己,保有自尊。这种职场生活注定成为精神凌迟之旅。

    在激烈职场竞争中,没法做到“放开怀抱,处处随缘”,逐步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正常的人格,产生一种歇斯底里的症候——情感失控、忧郁焦虑、理性沦灭、多重人格。当人的精神能量如果不能向外追求,亦不能在内向反思之中升华,那就只有通过各种扭曲的形式发泄出来。其“歇斯底里”化是内在欲望和职场竞争压力结出的青涩苦果。在精神失控中,时常焦虑不安,歇斯底里化往往将潜意识层中的攻击本能发挥出来,向外攻击则毁灭他人,对他人或自身造成伤害,向内攻击则造成自我伤害或自我毁灭。

    通常情形下,这两种情况交替出现。我们权且将歇斯底里化,向外攻击他人,主要对他人,从而也对自身造成伤害的归于“外显型”,而同样歇斯底里化,向内攻击,主要造成自我伤害或自我毁灭的则归于“内隐型”。由于社会形象和家庭形象的约束,“内隐型”必须强自压抑内心的欲望,带着道德面具生活,被剥夺了表达真实内心的权力,甚至自觉将优美的说辞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要求自己做到无欲无求,在人格失落的同时,性格遭到异化,表现出神经质的忧郁。
    当然也有一些“内隐型”采取隐微的方式寻机角逐,去实现自己的成功。内隐型的容易有自我失落感和多重人格,表现得多种复杂情绪和莫名其妙的紧张。

    外显型焦虑疯狂,由于现实无法满足,有着付出回报失衡,而引起的不满、焦虑、嫉妒,满足后又怕失去的恐惧、担忧⋯⋯形成希望与绝望,欲求与挣扎痛苦交融,相互挤压的生存交响曲。在压抑、焦虑、怨恨、失望的不良心境下,导致歇斯底里病症的发生,引发挑衅和口角的频繁发生。人性、人格遭到了扭曲和异化。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欲壑难填的“本我”受到限制和打击,就要启用人格系统中的“自我防御机制”,以非理性的方式变态转向释放和倾泄心理能量,来间接满足“快乐原则”,表现比较突出的是转移和压抑。无法实施直接攻击而采取了“移置攻击行为”。根据权力对比关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段,而且侧重精神折磨,显得更为隐晦,更为恶毒。生命本是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追求的是乐活的生活。但商品经济,职场中,无法让对手按照自己的牌路子出牌,没法随心所欲地对大环境和交易贸易有自主的操控权和操控欲望的实现。

    身在职场,不能颠覆商场游戏规则。不论是心高气傲、恃强赌狠的,还是心如死灰、逆来顺受的,都终于低眉掩面,零落成泥。而具有忧郁、焦虑、疯狂的“歇斯底里”特质的很多人,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儒家疯妇”“犬儒暴男”,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放逐内心的的焦虑,但是,别让焦虑像按揭一样储存在自己的精神银行。医生,护士,高校教师,警察,司机,敬业的公务员和官员,乃至商场打拼者尤要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