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推崇这样一句话:心静自然无病,心宽者无忧。
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自我症状是心慌,胸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原有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而没有心脏病的人,长期的熬夜,体力的慢性透支,精神压力的长期作用,偶尔出现心慌,其实就是体力透支的表现。可以使得一个没有心脏病,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人,什么都升高。这就是好多一向身体健康,突然的忙碌和/或精神打击,或者突然的劳累让人生病。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我的主张是:体力上别透支,休息好营养足(与吃得多能量足,不是一个概念)。锻炼可以强身,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压和增加对付各种情况的身体和心理适应能力。如突发性熬夜发作,间隙性牢骚发作,偶发性遭遇“陷害”,规律性情绪低潮,非阵发性MBA指标压力或持久性自身工作狂综合症。呵呵,全是医学形容词。也就这么回事!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锻炼,劳心者易伤神,久而久之损心,就是将心脏的植物神经打乱,昼夜不分,或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紊乱,常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还有一种优雅和安慰,或者照顾面子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其实就是没有调节好身心。或心高低走,或眼高手低。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
从自闭的“我”中解脱出来。为别人做点事,不能老是“我”,把“我”忘掉,把自己的自我感觉的“高大"和”无所不能的“面子工程”或“唯我独尊”的习气修炼修炼。得志者颠狂,真的活受罪哦!
看看山看看水,在大自然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也是一种安静的行为治疗。一旦有情绪的重大打击或忧虑或低落或创伤,积极对付不能消极磨蹭!!!吼吼也是释放,唱唱也是宣泄,换个环境散散心,理理思绪,沉思也是一种入静。身体可以累点,休息就可恢复。心可别太累!!累了就一定得当回事认真对待!
经常与人交往,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与好友交流,与陌生人交流,并不是为了了解社会,而是放开心胸,培养豁达,就像抱一抱的时髦东西,人文一下,彼此温暖一下多好,心宽者真的无忧,心慈者真的才是有德哦!
心脏病还要主张适当锻炼,恢复已经受损的心功能,何况正常人呢?为何不适当锻炼加强心功能,而不是让心功能“微软”呢?胖了,不可怕,血压高了,血脂高了就会伤害血管,影响心脏。别等到症状来了,才知道体检看病。
接触各种人后产生了很多想法,更多的人并没有心脏病,可是心病严重心思太乱心情太躁,就像博客里好多无病呻吟,到处骂街的人,其实犯不着气急攻心,心中坦然就会置之不理,活得自在一点哦......
体力别透支 情绪别压抑
得意别张狂 失意别消极
人生享受没几年,不如天天找找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