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荆棘,一路鲜花”(代序)
(2008-10-06 08:51:51)
标签:
文化 |
“一路荆棘,一路鲜花”(代序)
余蕾
收到《思绪与情絮》的电子稿,我便接到外出邀请,惟恐有负从未见过面的老乡的委托,耽误了写序,我打印了书稿的一部分,作为我旅途中的唯一读物。没想到才读了几篇,便不忍罢手,于是异地上网,打开邮件,从头读下去。或许是对教育太过熟悉,我曾经历的那些极熟悉的故事,早就视为平常而一页一页地从我眼前翻了过去,但借助锡琴老师的视角,我似乎突然发现这些原本极平常的故事原来竟是那么的鲜活而精彩。正如久居山里,足不移,目不举,为雾海所惑,实难寻出山水之妙处,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当你换一换心境,换一换角度,如锡琴老师那样,立体而移动地观察,你才能悟出这山之神奇,水之灵韵,才能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喜悦。
立于三尺讲台二十余年,伴随作者的既有劳作也有欢歌,既有坎坷也有求索,既有汗水也有收获。锡琴老师一路走来,“一路荆棘,一路鲜花”,循曲径而通幽,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留下了串串“思绪”与片片“情絮”,于是我们看见了这一路上“零碎而深浅不一的足印蛇行蜿蜒”,平实却不乏生动。
锡琴老师是一位有事业心的老师,也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工作免不了繁忙。其实愈忙,便愈有积累,愈有感悟。可贵的是,锡琴老师不辍笔耕,她觉得“长不动笔心有所欠”,于是随时将她的感悟记录下来,整理出来,这才有《思绪与情絮》一书中许多“独此一家”的精彩故事和珠语妙论让我们感动。
锡琴老师在“后记”里写道:“能在文字的沙砾中拾拣几粒带彩的卵石,这是对我多年笔耕的最大的安慰与鼓舞。”锡琴老师在这本书中呈现的岂止是“几粒带彩的卵石”,她让我们看到了阳光下一条用五彩石铺成的通往理想教育的路径。
这是我读《思绪与情絮》的一点感受,权当作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