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语文教育随笔 |
□余蕾
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确实不错,教室有投影,教师手上的鼠标一动,屏幕上霎时万紫千红。课堂上常常呈现一片“声、光、电”交相辉映的迷人景象。这对变抽象为直观,化平淡为神奇,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却杞人忧天起来,电脑该不会取代板书吧?我们的老师还会拿粉笔么?还有老师练字么?
我的“忧天”是有根据的。在一次市级大型展示课就要开始的前几分钟,我忽然发现大教室里的大屏幕高高悬挂,却没有黑板,校长于是叫人赶快找来一块出通知用的小黑板救场。在现代化的大投影屏幕前,极不协调地用凳子支撑着一小黑板。一打听,才知道,执教者只关心电教设备(后发现果然在黑板上写字的寥寥无几)。本来不大爱怀旧的我,此时不得不想起两个字:传统。曾经有位年轻老师十分自豪地对我说,现在一想到要写点什么,手就有了操键盘的动作。我说,糟了!横竖勾,撇捺点,你就剩下一个“点”了,你中国字还写得好么?常言道,一口话,一笔字,是老师的看家本领,是老师的招牌,如今,还有人练这本领么?还有人看重这招牌么?
有人说,现在已进入电脑时代,机器“代替”了人,在键盘上敲击一番,笔画清晰的字就有了,何苦握着一枝秃笔下这等没劲的练字功夫?书写不就是起交流的作用吗?我写的你认识,何必要写得规规矩矩,有神有韵?从电脑诞生至今,我们似乎还没听说它将全面取代手写,或许有朝一日,报告会上做记录,课堂上做笔记,考场上做答案,劈里啪啦如炒豆般,都用上电脑,我看,用笔书写也未必会绝迹。果真全世界其它文字都不再用人手书写了,汉字书写也还会坚守阵地,并将不断发展。汉字虽是交际工具,汉字书写却已成了一种独立门类的艺术.,看一手好字,如同欣赏水墨丹青,聆听典雅乐曲,吟诵华丽诗章。这是其它任何文字所不能相比的。汉字的魅力,不在一敲一打的千手一模,而在一笔一画的风格各异,所谓“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连汉字构图的奥运会徽都受到世人的青睐,哪种文字有如此神韵?写字自然是为了交流,写得有神有韵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如同穿衣,穿一件又破又脏的衣裳,人家认识你,如果穿一件得体而又显翩翩风度的时装,你还是你,但留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别误解为衣帽取人,比方而已)。有位歌唱演员叫郁钧剑,老实说,他的演唱风格我很不以为然,他往台上一站,双腿紧裹,身子前倾,唱到高音处脸都会变形。但自从看到他的一笔苍劲流畅的字,觉得那字里透出了一股潇洒的雅士之风,于是,我对他的演唱印象因其书法而改变了。
我们的老师绝不可远离了黑板和粉笔。你那五彩缤纷的课件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你那黑白分明的流畅板书更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永久的烙印。如果你用百分之一百的热情关注你的课件,那就应该百分之一百二十地钟情于黑板上的一笔一画。一手好字能增强你的信心。常言道,字若其人。字有神韵,人有品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