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奥运慈善《经营者》凌平凌平影画财经 |
在《自然界问题》的第四卷中,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谈到了公元62年的坎帕尼亚大地震并黯然发问:“如果连最最牢固的大地也在震动,那么,眼前还能有什么靠得住的东西呢?”
坎帕尼亚大地震已¾成为渺不可及的历史云烟,但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可怕的地震灾难还是在汶川重演了。
一些人永远地从我们的尘世中消失了。一些孩子变成了孤儿并在瞬间残酷地长大。一些美好的事物、珍贵的情感、激动和热爱,永远地变成了怀念¡¡
《经营者》杂志2008年第六期封面
截至5月25日,地震遇难者已¾超过6万,在刚刚过去的对遇难者最高的礼遇中,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我并没有离去,因想起我而哭的人,我只是改换了住处。我将在你心里长住,被爱的人将化作爱者的灵魂。”
泰戈尔说:“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对于汶川地震中数万遇难者,我们谨以自己不朽的爱,赋予他们不朽的名。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数以十万计的救援者用手指、电锯、千斤顶、起重机和最后一点力气在瓦砾的汪洋中打捞着零落成泥的生命。一百五十小时之后,仍然不断有人奇迹地生还。
这是坚强的力量,更是爱的力量。
有人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是千年不遇,在大灾面前,国难面前,人性甚至在瞬间复Ô了最Ô始的一面。
地震几小时之后,自发捐助就开始了,他们中有普普通通的百姓大众,也有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和企业家。
从几十万几百万,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人民币,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慷慨解囊。
正如海外媒体纷纷称道中国政府对此次灾难的快速反应一样,中国企业界在面对此次震灾的时候,同样表现出应该有的慈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在¾历了Ô始积累的残酷竞争与体制变革带来的机会主义后,一些中国企业已¾开始成长为企业公民,而不再只是一部商业机器。
不过,捐款的急缓和数额的多寡还是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我认为,只要作出了捐赠,就是献出一份爱心,捐助无所谓多寡,但求无愧于心。
在本期商业·责任栏目中我们记录了他们的爱心,我们在这里谨用文字向所有在抗震救灾中的企业和个人致敬!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现在,这种力量正荡漾在你心中,蓄积在我们胸中,它不是苦难,不是悲伤,而是社会责任,是大爱之心。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愿商业社会中,责任的光辉永远闪亮。
凌平的其他文章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