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吃事

标签:
红肚兜儿专栏广州年食航空画报花城 |
分类: 随笔 |
花城吃事
——本文刊于《航空画报》2013年春节特刊
何况过节?何况过大年!那更是要热火朝天地吃吃吃,嘴大吃四方,嘴小吃三晌,还有什么比过大年放长假更有理由放纵地吃。超市菜场海鲜档干货街,一俟年底,人潮涌动,大家兜里揣足了钱,犹如万马奔腾之势向这些提供食材食物之地点发足狂奔,要挑最鲜最嫩的,要挑最应景最吉利的,在将一大堆鸡鸭鱼肉花椒大料之类复杂而隆重的食杂搁进巨大的菜蓝子之前,他们心中早已购勒出一桌丰盛壮观的年夜饭。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春节之吃的传统。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但这几年也看在眼里吃在嘴里,当年味儿浓起来,家家户户的应景年食就不约而同做起来。
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做年糕,以黏糯的米粉蒸熟,切片,再放进锅里煎香,小孩子们被馋得直打转悠儿,年糕寓意“年年高”,过年图的就是吉利,有狡诘的商家做出鲤鱼形状的年糕,名曰“年年有余”,果然,讨意头的购者众多。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做煎堆,由糯米粉做成,分空心和实心,空心是捏出一个小的空心糯米团,然后往里吹气,煎堆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丢进油锅一炸,“滋滋”地膨胀,成了个金黄圆球,人们高兴地喊,“发啦!发啦!”实心煎堆则是在皮里裹上糖米花馅儿。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做蛋散,把薄条面皮拧几下,下油锅烹炸,爱吃咸的,就在面皮中揉进盐和芝麻,又香又脆;爱吃甜的,蘸了蜜糖吃,入口即化,面皮又薄又脆,一碰就碎,所以广州人把胆小怕事的人也称为“蛋散”。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做油角,状如饺子,但花边捏得更细致讲究,和了猪油鸡蛋的面擀成皮,包以芝麻花生白糖,油炸,酥脆香甜,油角馅儿的种类也愈加新鲜丰富,葱油馅儿,椰丝馅儿,红豆馅儿……人们一边包油角,一边话家常。
讲了一堆,全是油炸食品,如果贪嘴的小孩子想一吃再吃,大人就会喝止,“热气啊,衰仔!”大火热油烹炸而出的食物,吃多了肯定上火干燥。而广州人在距春节还有十几天时,就家家户户撑起油镬,开始大油炸小油炸,一通火热油滚的炸,为的也是讨吉利,寓意来年的日子也像那油镬一样,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不论日子多么忙碌疲惫,肚子里有油水,总归感觉没那么清苦。广州人务实,把干活谋生叫“揾食”——“捱到金睛火眼,仲唔系为咗揾食!”(眼睛都熬红了,还不是因为工作的缘故!)真是生动形象得让人失笑,可见油油润润富富足足有多重要。
而广州城郊乡村大年夜的重头戏,是盆菜,其地位相当于北方的饺子。说起来,其实就是大杂烩,鸡鸭鱼肉青菜海鲜一股脑儿丢进一只大盆里,“咣当”往桌子中间一摆,众人喜笑颜开,纷纷伸出筷子——过年吃盆菜时,吃法自由放任,用筷子翻来覆去地挑弄寻觅自己爱吃的东西,也在情理之中。盆菜的做法,丰俭由人,朴素型的多搁土豆白菜五花肉,奢华型的摆设鱼翅鲍鱼蚝豉鲜虾,重要的是盆大人多,吃得气氛热烈其乐融融,这大年过得才有滋味儿。
广州的年,吃饱喝足放眼向外望,天气濡湿阴冷或温暖如夏,树木葱绿连绵至远方,花市热闹非凡,桃花成捆地卖,蝴蝶兰黄金果成片成堆,盆中金桔繁茂如树,小孩子手中举着风车欢快地跑来跑去,没结婚的青少年们围着已婚人士或领导长辈们,笑嘻嘻地叫嚷,“恭喜发财!利是逗(拿)来!”——这些时候,所有人身体放松心情愉快,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吉详话语,大年夜甩开腮邦子热热闹闹大吃一顿,顺带抚着肚皮祝愿,啊愿来年万事如意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