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只有周星驰打动了我

(2006-04-10 01:51:33)
分类: 我看电影

   古人云:叶落归根。很有道理。

 

   其实,很多古人的话都非常有道理,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本质,在我看来,是属于原点的话。我一直坚信,生命也好,宇宙也好,有一个起源点。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流传了千百年历经无数人的体验而最终被证实的被称为“终极真理”的话,简而言之,其实就是直指人性最本质的那些看似不经意看似人人皆知却不一定明白其真正意思的永远正确的一些话语。

 

   类似的语言还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看似平常,而且似乎人人都明白。但只有当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反思到最后,其实剩下的就是这么几句话。这也就是我认为的生命原点的话。

 

   回到叶落归根的话题上,脑海里总是不断地闪回《功夫》中最后周星驰和哑女双双回到儿时的画面,这是2005年最令我感动或者说令我有所悟的唯一的时刻。

确切地说,这是2004年底的电影,可是,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一刻打动了我?2005,我有了结论。

 

  “四月的北京艳阳高照,走在明媚的阳光里,我总有种恍忽的刹那间的迷失感,瞬间好像重回二十几年前的吉林,记忆中夏天里同样明媚的阳光透着高大的杨树撒下点点斑驳、北方夏日里依然凉爽的风拂过浓密树叶时的哗哗的响声、龙潭山脚下小河边光屁股的小孩子的欢声笑语、我和哥哥走过郊外的海棠树下去逮蜻蜓时的无忧无虑,童年似乎穿过时光的隧道一下子就来到了眼前。我闭上眼想去凝固这个瞬间,还想去唤醒记忆中长春街道上的不知什么树木散发出来的沉淀在我心灵深处的那些味道。

 

   然而这是徒劳的,猝然而来的往昔就像它来时一样也猝然而去,一切只有更加恍忽。随着年龄的增加,这样的瞬间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飘忽,更难以捕捉。这样的现实与记忆的交替在2004年四月的某一天,让我对一切都感到凄然,往昔是那样的美丽,记忆中的童年、少年、青春,无不在诱惑着我。生命的最初展现给我的到底是些什么?何以今日回想起来竟是一片的苍茫,美丽至极的苍茫。”

 

   这是我曾经写过的文字。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再扩大一点到少年时代,散发出来的都是生命里最本真的东西,没有被世俗所污染的纯真品质。而这个本真的东西最接近自然最接近上帝,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在追寻童年时的梦想。不过,世界上99%的人已经把这些都遗失在现实世界中了。所以,一生像孩子一样的莫扎特才能写出灿烂辉煌来自天堂一样的音乐,一直长不大的顾城才能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天才的迈克尔杰克逊一直与娈童事件牵扯不断也应该与此有关。以一颗童心看这个世界,你才会发现它是多么丑恶,也只有童心才能感知来自天堂的光芒。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的思考已经很不合时宜了,我知道。可是,我不能不这么想,因为上天赋予我这样的东西,我无法抗拒。这也是我参悟的“本性难移”的体会,没办法啊!

 

   这是我曾经的感受,是的,这样的感受与周星驰的画面不谋而合,所以,周星驰打动了我。

 

   《金刚经》说的无非就是那么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世上本无法,只是叫做法而已;世上也本无佛,只是叫做佛而已。因此,所谓佛,即是一种能使自己的本性如如不动的人。人修习佛法,也只不过是为了做回真正的自己。佛,即人的本来。众生皆可是如来。只是我们常常迷失真我,甚至遗弃真我,所以才要不断修持。否则,一个人即便成了所谓佛,也会沦为魔道。人,本来就是佛和魔的双生体,选择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再说周星弛,从无厘头电影到《功夫》,周星驰是在回归,就是像《喜剧之王》一样,周星驰的电影其实讲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生旅程。尽管他走过十多年的无厘头之路,但是,他已开始“叶落归根”。其实看透他在电影中的影像,他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人。

 

   还是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能改的就不是本性。

 

   写于2005-12-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恶的传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