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诗(06。11。2)

(2006-11-03 01:11:51)
分类: 杂花生树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的“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和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都是民歌,不是文人诗。但这两首诗却正好也反映了古代中国诗歌通常划分的两极,姑且沿用通俗的说法——“婉约和豪放”。但几乎比所有的文人诗都好。前者柔媚婉约到骨子里,后者的劲健而又空旷无极。都不是文人诗能够“做”出来的。这样的诗,出自最简单而又最接近美的本质的自由之心。
 
曹操虽然是大诗人,他的四言诗,是文人四言诗的顶峰,四言诗写到他这儿,就没法再写了(更牛逼的是,他不单终结了四言诗,还一手开创了文人的五言诗体,并使之成熟,一出手即是巅峰,如《蒿里行》、《苦寒行》,直接启发了建安五言盛世。有论者考证《古诗十九首》以及假托苏武李陵诗都是建安时期的诗歌,不是汉诗,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他的四言再好,依然是文人的,好不过《诗三百》中的佳篇如《蒹葭》、《关雎》、《采薇》等四言诗。那好是一种天真的自由,混沌初开的大美,大创造。而文人诗,则是一步步滑向了不自由。谁能在不自由中更自由,谁能冲决不自由的限制,创造新美,谁就是好诗人。但是文人诗又有极端好过非文人诗的地方,那就是,有了诗人个人的强烈的主体意识。曹、陶、谢眺、李白都呈现了个人之极致。个人之美,又大过自然。所以诗歌最终仍然必须是文人诗,诗人诗。不自由,即是代价。而曹操,是屈原之后,中国第二个个人诗人。
 
我在30日说,唐朝大部分所谓的好诗人,如韩愈、李商隐不如曹植。就是因为格律害人。古诗的五言,发展到后来的格律五、七言,就给诗人套上了格律的枷锁和炫耀手艺的标准。实际上,就音乐性而言,《诗三百》的四言和杂体,《古诗十九首》的音乐性,亦不输于格律诗。七律,惟成就一杜甫耳。所以唐朝之后,诗歌式微,七律流行之害也。比之五言,七律更流俗,更腻味,非大诗人如杜甫辈不能控制。后人欣赏韩愈、小李杜,一是欣赏具体的词句,玩得确实漂亮,尤其是小李,令多少人把玩不已,且又婉约伤心,符合文人恋小情之癖;二是欣赏格律的运用,这就是身在其中了;三是被流俗的华丽所欺骗,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真是流行歌曲的格调,说明古人的趣味亦大都低下。
 
曹子建的诗好就好在依然有自由的气息。当我们读唐朝七律诗,其实是喘不过气来的,不能在其中游泳。而曹植的诗可以,如流水汤汤。他是天生的诗人气质,就是在人群中,你一看,他就是诗人,曹操都不是这样的。因为他是真有诗人的气质,华丽、浪漫、敏锐、脆弱、多情。这样的诗人,在古代,其实不多,有一个,就会吓得人五体投地。比如孟浩然,其实不全是,但装得比较像,或者也可以算是这样的了,李白就被他吓住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在唐朝,李白那样的,是不如孟浩然那样的更有诗人气质的。这事在今天亦适用,我们管这样的诗人叫:有艺术家气质。曹植诗中跳动着自由之心,唐朝的很多诗人,其实没有这样的一颗心。格律这东西,只有最强健的精神力或者个人意志的勃发才能冲决其对自由的阻碍,前者如杜。后者如李。
 
曹植写诗,大都随心而发,他并没有一个坚强的精神力作为支撑,这是他不如曹操、陶渊明们的地方,但曹植后期有一首太好的情极之诗《赠白马王彪》:
……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
这是曹植人生之路越发蹉跎坎坷荒凉后的愤极之作,天才愤极,声音才强悍尖锐。这是曹植为数极少的生命之诗。毕竟,生命是需要催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