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的老人,我的老人院

(2013-01-22 21:24:42)
标签:

杂谈

     我家的老人,我的老人院

 

    在家乱翻电视里的电影库,发现一部很久前就留心过的,但却没有走进电影院(甚至懒得去下载)的电影《飞跃老人院》。一个人在家,眼泪从电影中场就开始默默流,一直流到揪心地疼。

      片子让我想到很多,父亲曾经的九死一生、已经去世的外公和奶奶、孤独的外婆、无法为子女理解的爷爷,甚至想到有一天我和小贱也会老去。那个时候,我们会在哪里?

      电影里,院长驱车去寻找“出逃”的老人们,她跟老人的子女算了一笔账:父母六十岁,就算是能活到九十,剩下三十年里,每年见到的时间也就是几天中的几个小时。这样的计算方式让人打一个冷颤。其实,对于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哪怕是枕边人,哪怕是子女,都经不起这样的计算——我们又有多少时间留给了那些在我们口中如此珍贵的人和事?又留了多少时间给自己?

    这些都不是重点,人毕竟不是孤零零为了某一个单一的目的而存在。重点是,我们是否珍惜了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今天下午回家很早,妈妈正在准备晚餐。她的手已经患上湿疹了很久,非常痒,我也尽可能地想尽了办法,但是成效甚微。所有医生都说了不能碰水,我忙过去抢过妈妈手上的菜,开始洗。

    前段时间妈妈的手看上去好了点,但却因为服药而尿液发黄,并且肾很疼。想到这,我问妈妈是否还在吃那个药?要不要明天爸爸陪她再去看看医生?

    妈妈对我说:“我不想看了,会不会是皮肤癌?”

    “你在乱说什么?”我把菜一下子扔到水池里,妈妈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继续炒菜。

     悔恨感立刻袭来。

     我缓了缓语气:“明早我陪你去看看。你要有信心,就是湿疹,你这都那么多年了,怎么可能一个多月的治疗就好了呢?不要心疼钱,要有信心。”

     那一时的生气,我想,更多是因为我害怕。

     我完全想不出来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的生活会是怎样?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在工作和社会上比父辈同龄时更圆滑世故一点,但是在自理能力上,还没断奶。

    结婚后,似乎情况稍有好转。穿着婚纱站在台上的时候,看见父母泪盈盈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双方父母年纪都大了,该到了我们孝敬他们的时候。可是当父母到我们身边来一起生活,一下子我又回到了原形:依赖他们,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

     《飞越老人院》的老人们年纪都在70岁以上,似乎很老,但再过十年,父母不也差不多了吗?

     他们还有什么心愿?我还能陪伴他们多久?怎么能让每一分钟过得更快乐一点?

     希望有一天开着车迎着夕阳奔驰在草原上的时候,是我和他们在一起,而不是他们抓住最后的机会,逃离藩篱。

 

      题外话一句,当我看见老人们迎着夕阳大声呼喊的时候,看见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的时候,我的眼泪大概有一半是留给自己的:我未老,也并未身在老人院,但是为什么有那么重的牢笼感?

     而这样的感觉,大概就如同硬币,正面是家庭的稳定、父母的安定开心、工作生活的顺利进行;背面是禁锢的生活、无法逃离的压抑、逐渐失去的打破常规的勇气。

      如果让我选择,那么,还是现在最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