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五月,迷幻的Emilie Simon和清新的小楼
标签:
文化 |
换本周推荐的音乐:法国才女Emilie Simon,把用了三年的BLOG版面也换了。
前天忙完了工作上的事情,轻松地和一个朋友吃饭,然后开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我要专心写书了。美国这本书文字部分已经结束了五分之一,因为是手写,写完了还要录入,很耽误时间。原来想找个助理帮我录入,可是我的字实在潦草,又修改得乱七八糟,算了,还是自己来吧。
偶然的,在网上一个人的BLOG里发现了她2007年去小楼时候的照片,很多细节是我在的时候都没有拍过照片的,现在看见,心里一揪。
小楼在我现在的感情里非常复杂,它不仅是一座楼,包涵了太多内容。美国这书我之前写了大约一万多字,给丹丹看,结果全部给推翻了。因为这一万来字里,都是在说我和小楼之间的感情。丹丹说,这些在读者看来都是你的托词,我能明白为什么你离开小楼,但是读者不一定明白。
于是这一万多字全部作废。
说的是,累述那些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来就是物似人非,况且现在“物”已不“似”。
换上Emilie Simon,因为在2007年的春天,一个法国客人在离开小楼前一股脑把他MP3里的音乐都给了我,当中我最爱的就是Emilie Simon——但她后来的音乐过于电子和迷幻,我不是很能接受。
给我这些音乐的时候,小楼刚开业不久,春天的西江到处都是花儿,五颜六色的,红红绿绿,漂亮极了。出门就是花香。
仅仅一年,那些种花的农家,都已经全部成了农家乐,因为碍眼,一些树已经被砍了;那一片片满是花的菜地,辟成了酒店和公路,甚至娱乐城;而从农田间穿过的小河,不再清澈见底了,嗯,2007年的时候,我经常在傍晚去淌水,水刚刚没过脚背,一些猫猫鱼在我的脚面游过。
那个给我音乐的法国男孩儿,有很漂亮的睫毛。我清楚地记得,他刚到西江的时候,包还没放下,就在我门前喊:“So crazy”,我看他喊了有两分钟。
如果他再来,估计还会说“So crazy”,但意思已经不同。
最近有不少人通过网络跟我订房,我把店里电话给他们,毕竟我不在店里,害怕定重复了,或者对情况描述不正确。
希望西江一切都好,少女时有少女时的美,少妇时有少妇时的风韵。就像Emilie Simon,从《帝企鹅日记》时的悠扬到2006年的《Vegetel》的迷幻,虽然我不喜欢她现在的风格,但她还是她,她有她的想法和理解,我阻止不了。
我最爱的还是2006年前的那个在光滑的背上放满了草莓的小姑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