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张静的读书会以及韩老师督导组内部读书会的一个收获:
上周六下午谈到了关于咨询师如何面对需求的问题,第二天我所在的韩老师带的新人本督导小组在小组内部读书会里也进行了讨论,有了一些进展:
1、需求是来访者的表达,这是值得珍视的。这是来访者向世界发出联络的鲜嫩触须。
2、如果从满足和不满足这个方面来看待需求,这是非主体间性的观点。如果我们受囿于满足和不满足,这是一个对咨询师来说,不管对于咨询进程,还是咨询师的个人成长都很有价值的返身点。
3、当我们接收到来访者的一个需求时, 我们当下是怎么样感受的,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联想,有什么画面,身体有什么感受,想做什么,这代表了我们的当下,在主体间里, 我们被抽出出来的图式,这就是我们的成长点的细节之处,同时,也是我们的工作的立足点。(即我们的反移情是什么?)
4、从罗杰斯,还是科胡特,他们都曾经给予了来访者肢体上的支持,相对来说,这是基于治疗的需要和真诚合一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咨询师本人内在的需要。在人性至深处,这样的一双手,直接修改了来访者的内在体验。(我想说,这不是技术,这是存在。)
5、在真诚合一的基础上,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共情,镜映,一直都是咨询师居家旅行的必备良伴,而这些,是咨询师个人人格发展的展现,是being。我相信,我们正走在这条路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