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责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原创)

标签:
365情感指责、连接育儿 |
这个没统计过,一般人都害怕吧,不是处于指责别人,就是处于被人指责的境地。
之二,人们为什么害怕指责?
有个原则是这样的:一般上会让人心生恐惧、害怕的,往往都与安全感有关,与这个人的做人资格有关。而指责恰恰是这样联系到我们的安全感的。
场景1:小时候,3岁,你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碗,妈妈冲过来骂:“看,你又不小心,坏孩子!”
场景2:长大点,9岁,你考试考砸了,爸爸指着卷子上的大红叉说:“笨死了,这么不认真!”
场景3:终于工作了,26岁,办个事,不合领导的意,领导拿着文件甩过来说:“你们年轻人啊!”
这三个场景我怀疑每个人都变相地经历过,在这里,完成了一个完美的等量代换:你被指责的时候,几乎都伴随着你的做人资格,伴随着你的安全感在动荡。
就象一个人被蛇咬了以后,就害怕看到绳子。
所以,我们害怕指责,指责的潜台词就是:“都是你的错。”
之三,为什么又喜欢指责别人?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六年级的孩子拿了死蛇来吓我们五年级的。没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男生就拿着死蛇吓四年级的孩子了,并且,除了死蛇,还有毛毛虫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其次,谁愿意站在死蛇的那头呢,看到害怕的孩子们,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力量感。
所以,我们被指责习惯了,知道被指责的可怕性、痛苦性、危险性,所以,我们一方面在别人指责时,我们死不承认,同时我们要抓住机会,敢拼敢上,一有机会,就指责别人。
http://s2/mw690/48b4fee5gdecd509779a1&690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用指责的,往往是小时候被指责的越多的孩子,长大以后越喜欢指责别人。而且,被指责时越HOLD不住。
之五、指责有什么杀伤力?
分三个方面:负责指责者觉得自己“能”“正确”“有力量”,被指责者觉得自己“无能”“错误”“无力”,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是把沟通破坏得一干二净。
指责的常见的模式是这样的。
A:你怎么这样,你看,你这样做,使我怎么样怎么样!
B:这关我什么事,明明是你怎么样怎么样!
A:你还有理了,要不是你怎么样怎么样,我怎么可能怎么样怎么样!
B:你叫谁谁来评评理!
这就是最完美的指责,看看,我们在生活中演绎了几分?
之六、如何应对指责?
不投射性认同,把指责看成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并且他认为你负有很大的责任。而你不顺着指责往下跑,即不投射性认同,不辩解,不逃避责任,你负你认为该负的责任。
之七、穿越你的指责,我的爱。
如第四点所说,指责者其实都是色厉内荏的,一个恐惧的孩子占领着他的内心。我们感受到这个孩子,轻轻地在心里说:“我明白你过往的害怕,没关系,就这件事而已,死不了人,我们一起看看,要怎么办。”
穿越他人的指责,看到指责后对方的需要和渴望,这就是指责送给我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