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故事,有一只孤独的鸟儿,它独自出生,在很小的时候,它看见天空其它的鸟类,它感觉自己需要飞,然后一阵风吹来,这在风中滑翔了许久。从此以后,他明白了:风可以给它飞的翅膀。于是,它不停地寻找不同的风:东风,西风,南风和凛冽的北风。果然,有时候他在南风中飞得很远,有时候他在北风中哆嗦着,但还是飞着,有时候风太小了,没几步就摔下来了。但是,不管怎么飞,怎么摔,他一直在追求着风。
风太小的时候,它以为是它的重量所导致的,风太冷时,它以为是它太不赖寒,太娇气了,努力的时候,它总以为,这一切是他的问题,有时候精疲力尽了,它会开始仇恨风,有风的时候,它担心没风,没风的时候,他拼命寻找一阵风。
但是,不管以什么姿势,不管是折磨风,诋毁风,还是对风谄媚。风儿,终究要散去……
有一天,它看见一只和它长得很象得动物,它大吃一惊:这只动物居然在没风的时候也在拼命扇动翅膀,有时候居然还离开了地。在这只动物真正的飞起来这天,这只孤独的鸟儿哭了,它从这只动物这儿知道了:其实你是一只鸟,你有翅膀,可以用自己的翅膀飞。
我就是这只鸟儿!
今天我在给孟迁写成长报告的过程中,很有所获:我所在意的,交换的,不过是生命的希望。只是这种活下去的希望,曾经以某个方式被证明以后,我以为,只有通过这个方式才能被证明,然后我不断地追求这种方式,如果说,我多么想活下去的欲望,就有多么用力地追求这个方式的力量。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叔叔,曾经他和我的非常非常好的沟通,让我得到了自我成长的动力,而我现在知道,我是能飞的,因为我一直有翅膀。
4月13日补:为什么我这么感性的人,会喜欢哲学。这就是因为我在追求风的过程中,的种种不如意,通过哲学得以开解了自己。
二、当我看见这一切时,我并不会想,究间要如何飞。我只觉得我安全了,我不用再寻找风,不用再希求一阵风,我看见了自己时,我就看见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我在孟迁的博客回复:我现在还需要看得见,那么我就用力看见自己的样子。如果到哪一天,我不需要看见了。我就闭上眼睛。
我想,我还是需要看见的。我适合的就行(我想之前我有纠结过要不要看见,还是选择不看见)。
看见的用处是:知道自己有,然后才会有安全感。而倾听自己,就容易明白自己有还是没有。人为什么会产生概念化的东西,比如语言,就是因为人有这种被定位的需要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