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2000表(六)《费加罗的婚礼》
(2010-08-08 00:13: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孩子王 |
对于一个专业班级的调教,需要原料丰富的营养配方。尤其是高年级提高业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氮磷钾”要均衡,该追肥追肥,该上叶面肥上叶面肥,不可偏颇。2000表演多了正剧和悲剧,喜剧存在不足。于是,在这一个学习阶段,鼓励大家多做喜剧片段,提升全面的表演能力。
沈童、曹雨、赵维等的《女店主》和王梦欢、胡梁、蒋彬的《命运的拨弄》后来交给了吕晓刚操持,做示范教学的,是《费加罗的婚礼》。曹雨扮演苏珊娜,蒋彬扮演伯爵,张征宇扮演凯卢比诺,孙德元扮演音乐教师巴西辽。
这一回,采用的排练方法不是人物关系练习和小品,而是对于风格喜剧创作方法的梳理。在风格上,一点点建立一种崭新的创作方法。
世界各国的喜剧,有着不同的创作方法,这些方法显现在剧作构成和表演呈现上。俄罗斯喜剧重内在的逻辑荒诞性,中国喜剧重演员技巧和夸张变形,拉丁民族的喜剧,则飘飘忽忽、信手拈来、生动泼辣,内中又分为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三大支派。意大利的范例为哥尔多尼的《女店主》、《一仆二主》,法国的代表是莫里哀和博马舍。他们都承继了中世纪游吟诗人的批判传统和戏子的即兴表演方法,针砭时弊,轻巧灵动,有着独特的排练方式和呈现手段。
我还给大家展示了2000年访问法国喜剧院和莫里哀墓的照片,并且模仿了达里奥·福的即兴表演,除了动作,就是大串脱口台词。陈卓看得津津有味,果然,后来他用上了这一创作方法,千把字的大脱口秀威震广院。
观念建立完成后,进入实际排练。这个阶段依旧没有进行太多的人物关系搭建——此类喜剧的人物关系本身就不是很严密的——而是全力建立人物的外部感觉,这是法国戏剧的表演方法,也是斯氏体系形体动作方法的一种变形。
曹雨得到的任务,就是用两条“小白腿”演戏。曹“多多”曾经学习舞蹈,两条小腿又白又直,很有表现力。我布置了许多好色之徒用各种办法骚扰曹雨,她的动作必须是“逃”、“避”、“闪”、“躲”,两条“小白腿”不能“走”和“跑”,必须是“跳”、“跃”、“划”、“蹦”、“踮”、“溜”,建立一种独特的形体表现方法,用双腿为轴带动形体,用形体带动人物整体的语言、思想行动感觉。曹雨在排演场上上窜下跳,越椅子,上桌子,充分发挥了形体的优势。我有发挥她大嗓门的强大能量,开场设计了一个数分钟的连笑带说的段落——借用《斯卡班的诡计》中萨宾娜的笑说方式——令曹雨的苏珊娜形象立了起来。
接下来是张征宇。征宇有着极好的足球功底,身体条件出众,协调性和爆发力都非常好。我以形体动作为出发点,帮助征宇建立人物感觉。凯卢比诺是个“小情种”,对于女性有着天生的依赖感,我将这种心理特征放大,让征宇追求遇到的每一个女性,就 连对老太太玛切林娜也决不放过。在大量的台词中,征宇被要求放低重心,多行矮子步,时常在地上撒泼打滚、扯衣飞鞋,就连躲避伯爵,也是一个飞身箭般地弹入沙发背面。被裹打的段落,更是精彩异常。
蒋彬扮演伯爵,一定要道貌岸然,蒋彬比较轻松地做到了。他的步幅很大的行进,配合曹雨频率飞快的闪躲,很是有戏。
孙德元扮演音乐教师巴西辽,是他的强项。双脚一磕,小棍一指,昂首撇嘴,人物就出来了。这个角色的精彩,是日常训练水平高的体现。
《费加罗的婚礼》的排练方法,基本纯从外部入手,重点是形体,配合是语言。段落成型后,狠抓节奏配合。四个人联动,差半个气口都不行。不捋人物心理线条,就在外部强化风格——这是法国喜剧的精髓,甚至是法国生活的精髓,那些法国人,无论来自巴黎或者外省,在生活中充满了下意识的表演欲望,并且用表演构成了自己的生活。感谢两次访问法国的那些收获,令我和2000表的同学们管中窥豹,见得法国喜剧精神的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