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2019-06-08 09:55:02)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长城、古城(堡)、边寨遗址

静塞寨

 

位置:甘肃省平凉市安国镇

年代:唐

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夏季,我连续三次到访平凉安国镇,对安国镇现存五座古城遗址进行了探访,均因雨天未能进行较详细的探究。11月再次前往探访,比较详实的对古城进行了对调查,对其古城的创建时间在《邠州·萧关道上的唐宋古城--安国古城》一文中进行了分析阐述,现就古城的创建历史背景进行粗略的分析。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至唐亡(907)二百余年间中,唐与吐蕃之间战争不断。安史之乱前战争主要在河陇和西域、剑南一带。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调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军队精锐东援平叛,吐蕃乘虚而入,占领河西、陇右、四川西北、西域等地,战火延伸至陕甘宁,直逼大唐帝国的心脏长安,这一时期吐蕃多次侵入唐都长安。原州(今宁夏固原)、平凉、泾州(甘肃泾川)、邠州(今陕西彬县)一线是吐蕃入侵关中的主要线路之一。地处六盘山内的平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大历八年时任西州刺史的元载上书唐代宗曰:今国家西境极于潘源,吐蕃防戍在摧沙堡,而原州界其间。原州当西塞之口,接陇山之固,草肥水甘,旧垒存焉。吐蕃比毁其垣墉,弃之不居。其西则监牧故地,皆有长濠巨堑,重复深固。原州虽早霜,黍稷不艺,而有平凉附其东,独耕一县,可以足食。请移京西军戍原州,乘间筑之,贮粟一年。戎人夏牧多在青海,羽书覆至,已逾月矣。今运筑并作,不二旬可毕。移子仪大军居泾,以为根本。分兵守石门、木峡、陇山之关,北抵于河,皆连山峻岭,寇不可越。稍置鸣沙县、丰安军为之羽翼,北带灵武五城为之形势。然后举陇右之地以至安西,是谓断西戎之胫,朝廷可高枕矣。唐与吐蕃在平凉周边战争频发,平凉曾一度成为吐蕃控制范围。贞元三年(787年)五月,平凉劫盟后, “泾州之西,唯有连云堡每侦候贼之进退,及是堡陷,泾州不敢启西门,西门外皆为贼境,樵苏殆绝,收刈禾稼,必布阵于野而收获之”。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可见吐蕃势力之强势。唐末吐蕃内部矛盾激化,加之西域战争,使吐蕃国力消耗巨大,无力东进,唐与吐蕃之间并无大规模战争,但小规模区域性战争仍时有发生。 唐末爆发黄巢起义,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入四川,吐蕃再次趁火打劫,唐西北州县均陷于吐蕃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元和郡县志》载:“平凉县:本汉泾阳县地,今县西四十里径阳故城是也。” 汉泾阳县即今平凉安国镇油坊庄村,唐元和四年(809年)前平凉县治所为今平凉安国镇,油坊庄村距离安国镇不足2公里。《元和郡县志》载平凉县西距汉泾阳县四十里,说明唐元和四年(809年)以原州之平凉县置行渭州,其州、县治所均为今甘肃平凉市,而不在安国镇。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新唐书·地理志》载:“原州平凉郡,中都督府,望。广德元年没吐蕃,节度使马璘表置行原州于灵台之百里城。贞元十九年徙治平凉。元和三年(808年)又徙治临泾。大中三年收复关、陇, 归治平高。广明后复没吐蕃,又侨治临泾。” “渭州,元和四年(809年)以原州之平凉县置行渭州,广明元年(880年)为吐蕃所破,中和四年(884年),泾原节度使张钧表置。凡乾元后所置州,皆无郡名;及其季世,所置州县,又不列上、中、下之第。县一。平凉。(上。广德元年没吐蕃,贞元四年复置。及为行渭州,其民皆州自领之。西南陇山有六盘关;有银,有铜,有铁;西北五里有吐蕃会盟坛,贞元三年筑。)”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武经总要·卷十八》载:“陕西路。渭州。安国镇,唐中和中置静塞寨,后改今名(安国)。”。寨为一般性防御设施,不同于城,总体上规模都不是很大。就安国镇现存古城遗址来看,与山城子平凉县故城西侧台地上相邻的古城遗址当属唐中和中置静塞寨遗址。其修筑时间应为唐中和四年(884年)至五年(885年)之间,由时任泾原节度使张钧修筑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古城位于水沟和西沟之间台地靠东侧伸出的塬嘴上,平面呈长方形南北走向。现存古城墙体现呈“L”形,南北长约50米,东西长约10米,西南角存角墩,古城北、东临土崖,城墙墙体自然坍塌,加之居民修建窑洞被破坏。东城墙残存十余米,城墙外斩山为深壕沟,形成断崖。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古城南100米处存约70米墙体,非人工夯土,墙外有壕沟,斩断了古城于南面山体的链接,壕沟连接古道直通古城后的山顶。此段墙体为斩山为墙,城外壕沟即为防御亦为通行道路。古道当属唐与吐蕃清水会盟前后修筑,《旧唐书·土蕃传》载清水会盟今国家所守界:泾州西至弹筝峡西口,陇州西至清水县,凤州西至同谷县;暨剑南西山大渡河东,为汉界。弹筝峡即今平凉安国镇西30里的三关口,唐蕃勘界后,经弹筝峡西上原州的古道被吐蕃控制,只能从唐控制的平凉安国南上塬至宁夏的泾源,绕道而行。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邠州·萧关道上的唐代要塞--静塞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