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陕西省彬州市城关镇水帘村
年代:唐、宋、明、清
级别: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彬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水帘村有一石堡,叫花果山石堡,每年正月十五都在花果山石堡上举办燃放灯火的庙会,叫灯山庙会。水帘地处泾河川道,与县城及大佛寺相距各5公里,石堡的西侧是水帘河。县志记载彬州十二景,此地就有两个,是被誉为“明岨翚金”的灯山,一是被誉为“漆溪映月”水帘河。可以说,这个石堡是一个历史悠久,巧夺天工的人文古迹。

一、彬县花果山石堡的历史渊源
彬县自古以来就是东捍关中,西控秦陇的渭北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我国北方经历了160多年的战乱,这里的百姓在山上凿了十多孔石洞,即“九曲十八洞”,用来贮藏粮食,躲避战乱。当时叫“石堡”,为灯山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唐贞观年间,灯节风靡天下。鄂国公尉迟敬德监修了豳州大佛寺后,顺便对花果山进行了一番加工,又凿了1700多孔连珠小窍,大者十五厘米,小者十厘米左右,远观如天下星辰,自东而西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图案。

每年元宵之夜,点燃放置在石窝里的上千盏油灯,以求岁岁平安,合家安康。是日夜晚,远远望去,花果山上尽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灯山”之名也由此而来。使这一石借火光,火依石辉的民间艺术明珠,为新春增添了异彩。宋、金、元时,邠州战乱,灯山虽无发展,但以险获安,保留了唐时风貌。到了明代,声名渐高。美其名曰:“明岨翚金”,是邠州十二景之一。

《西游记》故事的广泛传播,促其声名大振,烟火日益繁盛。山上除过檀木雕的“齐天大圣”,还塑有药王孙思邈像,三只眼睛的黑虎灵官与灯光菩萨,供桌上摆有“风伯”、“雨师”诸神的牌位。“齐天大圣”身空战袍,手拿金箍棒,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面部表情森煞,可畏可敬。他的腰侧装有活动的木码子,一扭能唿地站立起来。不知内情的人,会吓得出一身冷汗。穆宗隆庆元年(1567),神宗天启五年(1625)的两次扩建灯山,使之臻于定型,形成五幅图象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至今在山崖面上“声闻于天”等摩崖题刻,依然历历在目。《邠州志》上元夜观灯山的诗句也记载多首。清初,各路的佛门弟子,前来焚香叩头,求神问卜,取雨者络绎不绝。乾隆八年(1743)用铁铸造的高50厘米,底宽35厘米,重40多公斤的齐天大圣像,仍完好的保存着。道光年间,群众自筹银两、铜钱,铸造的800多斤重的一品铁钟,也挂在灯山下,并重修了山上的栈道和寺庙。

1926年,先生驻邠期间,撰《邠县道中咏灯山》:“己过豳人剥枣期,满川梨尽柿犹垂。遗民争说灯山好,应记前朝避乱时。”唐僧取经,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豳县水帘洞花果山是必经之路。明代长安县丞吴承恩,写成了神话小说《西游记》。






现在,彬县水帘村花果山下的居民,多数姓孙,他们忌讳叫“孙悟空”的名字,而尊称“大圣爷”。有关“大圣爷”的传说故事,在这一带广为流传。文革中,庙会停办。1980年元宵节时,这个传统的灯节又恢复了。1982年6月彬县人民政府把花果山的灯山名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水帘洞花果山石堡收归县有,着力发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产业。

二、灯山庙会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点灯山。每年农历正月十三,点灯人上山搭好点灯架,放上瓷灯碗,压上新灯捻,添上菜籽油,当晚点亮十二盏正灯和通往“九曲十八洞”的各盏路灯。十四日晚,再扩点“轿顶”和“北斗七星”。正月十五日夜晚,点灯仪式便达到高潮,花果山上灯火通明,各穴灯火犹若连珠,灯光交相辉映、焰光熠熠,千穴流金,形似飞阁,依次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图案。这幅盛景,县志称为“明岨翬金”。

灯山会的第二个内容是燃放花炮烟火。元宵之夜,明月当空,天朗气清,傍晚时分,灯山之下,鼓乐喧天,游人如织。晚上九时左右,开始燃放烟火,刹那间漫山遍野流光溢彩,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相辉映,不时变幻着图案,灿烂的光茫汇成了一条多彩多姿的画卷。

第三个内容是敬神。孙悟空是民间祭祀的主神。陪祀的还有药王、财神。人们一切美好的期求都在这对神的祈求之中。
三、灯山的艺术价值
重要特点就是灯山景观天下独绝。水帘灯山,从表现形式上讲,是独一无二。以山体为灯的载体,全国没有第二家。其他虽有以灯山命名的,但是通过竖老干的办法做为灯的载体。从规模上讲,也是很大的。全部灯山有大小灯窝多达1700余孔。图像最大者逾45平方米,最小者也有5平方米。

点山人用浸透菜油后晾干的麻纸火捻点齐小灯窝中菜油灯盏,顿时,石借火弄灿,火凭石吐金,加之星月含情脉脉的背景,天地浑然一色的氛围,仿佛海市蜃楼临绝壁,河汉星斗落人间。明朝时,元宵夜灯山观灯的情景已颇为盛行。明朝人张金度在《元夕观灯山》诗序中记述了灯山元宵夜的景象:“……穴门之额各为小穴燃灯,灯凡数百盏,夜深月隐,火轮烟熠,复如空中蜃楼,吐月弄珠,曳乱霄汉奇观也。”明朝孙礼在《元夜观灯山》的诗中也写道:“参差楼阁倚云端,悬壁星灯满窍寒。”五福图像纷至沓来,惹人顾盼,给人以立体的画、无韵的诗、传神的歌般美的享受。其恢宏气韵,雄壮力度,决非东北冰灯、江南彩灯、华北花灯可比。

近年,花果山所在地的水帘村的群众更是热情有加,每年都自发地集资点放灯山。从正月十三或十四晚开始,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往花果山下,观灯看戏,怡情赏月。如果在元宵之夜,能站在花果山对面的泾河北面的河滩,从远处遥望的话,就会看到灯山的千盏灯影倒映在泾水之中,山上和水里,浑然一色,真是人间仙境,美不胜收,此时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