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和平广场南面的拆迁问题自7月份至今依然遭遇非议。据《经济参考报》12月13日报道,被拆迁居民对政府的拆迁举动普遍不满,原因有二:一是当地政府为拉动投资和招商引资,大面积拆迁有使用价值的旧房,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二是拆迁户多是破产、改制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中低收入群体,并且有相当数量是老年“空巢”家庭,绝大多数人买不起新房子。
这种现象被当地一些干部群众、房地产专家和业内人士称为“问题拆迁”。目前,这些“问题拆迁”不但让拆迁居民生活陷入困境,而且“问题拆迁”被普遍认为抬高了当地的房价。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以中低收入为主的拆迁户很难买到经济适用房。而商品房要么因为价位高,要么因为位置偏远或者户型偏大一时难买,竟有几位老人哭着说:“我们怎么才能买到房子呀?”
可以肯定的是,“问题拆迁”绝不仅仅存在于大连,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中,在许多地方“政绩”唯上的今天,各种名目繁多的形象工程、重点工程一方面确实美化了当地的环境,而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重“政绩”的同时,却忽视了民生,导致了诸多拆迁事件。从这个角度而言,真实的民生状态才是真正的政绩体现,而一味追求到的面子形象工程只能说是伪政绩。因此,有关专家针对大连的“问题拆迁”指出,各级政府应当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不应去做那种扒掉那些不该扒的房子、创造更多的GDP的事。
政绩工程是城市病,大拆大建也是城市病。而且,在这些城市病中,一个重要的病症值得重视,即大拆大建不但不举行听证,广泛听取民意——尤其是没有征得产权人同意;而且把拆迁户推入多难的境地。大连市和平广场南面和中山区三八广场附近的拆迁就是证明。
现在,拆迁问题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打着“大局为重”的旗号,不但把可拆的房屋拆掉,而且把很多不可拆的房屋也一次性地给推平了。如大连的“问题拆迁”就把一些煤气、暖气和水、电等设施齐全、中小户型、使用价值很高的房屋给拆掉了。如此以大局之名而不顾大局的做法,正在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如拆迁群众一致认为开发商大拆大建背后有政府的影子。官与民情绪对立可见一斑,另外,民生问题也迫在眉睫。
而且,由“问题拆迁”导致的高房价现象也愈发突出。以大连市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拆迁为例,有数据显示,这次在和平广场附近拆迁占地12万多平方米,规划建设24万平方米的房子,政府收取土地出让金11亿多元,仅楼面价格就达到每平方米4800多元,被认为是大连近年来出让土地最贵的地块。加上建筑安装费用等,未来这里建成的商品房成本至少在8000元以上。同时,这些拆迁户拿到补偿费用后,急需住房,可以预见的是,不但对新房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而且会刺激二手房价格上扬。也就是说,“问题拆迁”把当地本身没有的住房需求转化成了紧急需求。
另外,地方政府助力“问题拆迁”还在产生另一问题,即助长了开发商野蛮拆迁的气焰,也助长了开发商鼓吹房价的气焰。如大连,今年1至5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都在15%以上,有四个月的涨幅排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第一位,其中1月和5月涨幅高达18.9%,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3.4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下半年,虽然每月上涨幅度被控制在9%以下,但商品住宅均价却每月攀升,7月每平方米为5043元,10月已经达到每平方米5580元。如此涨幅,实在值得当地政府深思原因何在。如此行为,也有悖于国家对于楼市的宏观调控。
应该说,正当的拆迁行为,如筑路架桥、市民工程等需要用地,只要通过合理程序和平等协商,相信会取得被拆迁户的支持,是可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反之,如果政府单方面去行动,甚至不顾及被拆迁户权利的拆迁行为,只能遭遇民众的各种抵制。如大连市黄金地段的中山区三八广场附近,就有两块地因拆迁短房龄的旧房而陷入僵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