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卖场”能否撼动医疗器械市场流通体制改革?
记者 /
常海庆 独家报道
2006年7月29日下午,广州国览医疗器械城。
一场别开生面的国览医疗器械城与广东省医用超声企业共同发展现场交流会在这里进行。
参会者畅所欲言,话题集中在国览医疗器械城的作用、“特价专卖场”以及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流通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医疗器械城的作用
杨天泰(广州国览医疗器械城董事长)
国览医疗器械城的市场定位有两个:一个是打造全球医械博览采购中心,不仅仅对国内,是对全球的;另一个,采购商是针对全球民营医院,不是对国内公有医院。全球化就是市场化,搞市场化光国览一家是搞不起来的,但靠国览凝聚两、三百家企业是可行的。国览医疗器械城的定位是很高的。
在市场化以前,我们也在做一些工作。比如医械城的质量保障机制问题,我们选择《健康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医疗保健器具》杂志报道出来。这四家媒体与医械城签订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时刻关注着医械城的发展。媒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国览医械城拟认捐人民币2000万元,与广东省相关部门成立医疗救济基金会,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病人。我们通过高层名人效应、影视名星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甚至来医械城的商户捐助一万元给基金会,也会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多动脑筋胜过求人。
伍于添(广东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
国览医疗器械城是国内第一家,是个新事物。搞第一步是蛮艰难的,但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做得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谈几点看法:
第一,国览医疗器械城的运作是否能够切合国家的政策。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政策具有指导性。如果能够切合国家的政策,那将对医疗器械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国览医疗器械城的人气。来这里的商户主要是想提高销售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才能提高呢?首先是医械城的人气要高,没人气就没有生意。要使医械城的人气不断增加,就要做相应的工作。一个是要争取更多的厂家进来,但是不能等厂家进来。要使先进来的厂家体味到螃蟹的味道,就会使后面的厂家跟着进来。到这里来的商户可能有几种原因:有的想把这里作为一个长期陈列的窗口;有的既作窗口也作写字楼,把整个公司搬过来。这就必须考虑配套的问题,比如仓储。这里的交通比较便利,有地铁,有客运站,从广东周边来,比去环市东还方便。还有住的问题,如能提供又干净又经济的住宿环境,就比较有利了。配套运作好了,我想GE、飞利浦、西门子也会愿意来。另一个是,要在医械城搞一些相应的活动。比如组织人来参观、洽谈,搞特卖场、展销会以及学术交流会议等,慢慢地带动医械城的人气旺起来。还要考虑到国际市场和出口的问题。如果组织得好,外国商人也会愿意来。看看现在每年的医博会,外国人越来越多,因为可以集中、方便地了解更多的产品和企业。有了医械城,就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来了解。如果这些都跟上的话,人气一旺,厂家也越来越多,用户也越来越多,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利用医械城的宣传效应。无论什么产品,宣传舆论很重要。通过宣传,好产品会更好,不好的产品也不会差。靠某一个厂家去做宣传是做不好的,国览医疗器械城具有集中宣传这个优势。
罗院龙(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生产企业因产品单一,进驻医疗器械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只有委托经销商进驻,展示产品,经营产品,就像电脑城一样,经销商既卖联想也卖方正。
如果说厂家到这里来,最大的兴趣是,选择了这里的商铺,来的客商越多,机会就越大。所以,这很大程度上在于国览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国览医械城是很重要的。
陈纪文(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超声市场部经理)
关键是到这里来买东西的是什么人?是以经销商为主还是以医院为主?医院采购希望价格越透明越好,经销商则希望价格越不透明越好,这样赚取的差价就越大。采购过程中,除非行政命令不让医院自己和经销商发生关系,否则的话医院还是会和经销商发生联系,经销商会直接到医院去。
我不知道来这里的经销商是国内的多还是国外的多。假如我是医院设备科长,你让我一天到晚跑到这里来采购,除非你硬逼着我来,否则我绝对不会去干的。这么多代理商一天到晚围着我,我干嘛要舍近求远跑那么远?
“特价专卖场”该否进行?
杨天泰
国览准备在医疗器械城内开辟一个“特价专卖场”,每天组织不同专科系列产品进行特价促销,并在媒体公布预告促销产品和特价促销产品的价格信息。在我们最近举行的一项调查中,有几十家企业表示赞同,有三、四家不愿意公开单价信息,其它没有寄回调查表的肯定是反对的啦!我想了解一下各位对“特价专卖场”的看法。
罗院龙
我对“特价专卖场”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我们定义的特价,可能是厂家为了宣传,或者是为了推广某种产品而临时做的一种特价,这种价格实际上不是厂家愿意推广的价格。公开市场成交价格,公开采购价格,这对生产企业可能容易接受一些,但是对于经销商来讲可能更难接受,因为毕竟经销商赚的是差价。事实上,医疗产品从厂家供货到经销商卖到医院,这个价格相差是很大的。那么,最关键的是,如果厂家都是走渠道的话,这个价格其实真正不会造成多少黑暗的操作,“黑箱操作”大多是在批发商直接和医院交易的环节中产生的。
伍于添
现在的问题是医院的采购政策。“特卖场”没用的,即使最便宜,医院也不会来买,因为设备采购要招标,所有医院采购必须招标。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家电行业搞“特卖场”,价格便宜一点就行了。如果国览医疗器械城搞“特卖场”,一种设备在“特卖场”卖12万,经销商在医院卖16万行不行呢?医院采购按12万,不单12万,11万你也要卖给我!医疗行业有一些霸道的医院,就是要比别家的便宜。如果企业要投标,投标价格是要以“特卖场”的价格去投的。
“特卖场”的价格是公开的,投标的价格是隐性的,投标之前的价格是最敏感的。“特卖场”对企业并不是有利的。
医械城目前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展示和宣传,让知名度不高的产品提高知名度,加深人们对产品的了解,在医院招标采购中起到一些影响的作用。
陈明(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医电产品部华南大区经理)
秦皇岛康泰公司曾经搞特价产品推广会,医疗器械的所有产品,包括超声、CT、监护仪等,在全国各地到处开推广会。刚开始签单不少,都是几百万几百万的,但后来厂家不给货了,因为把市场搞乱了。
国览医械城搞“特价专卖场”,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国览医械城应该说是个革命性的突破,要改变中国医疗所有的政策体制。这样一搞,讲得不好听点,可能代理商全部死掉。因为,第一,到这里买的东西是低价格,代理商没办法生存。第二,厂家关心过去我一年卖设备多少台,到这里来以后还能不能卖这么多,或者能不能增加40%~50%?第三,国览这种经营模式在广东一开始,会波及到湖南、广西、福建,那么东北怎么办?结果医院都知道国览搞了,全跑到这里来买,那边的代理商怎么办?中间商全部死掉。第四,你不能保证所有医院的院长是廉正的。他还是想和他熟悉的人或经销商作交易,强行让他过来买,可能一时半时还做不到。
伍于添
市场有规律,不能乱套。我基本上赞成欧美的做法,基本上是标杆的。医疗行业最大的危机是“扣”得不清不楚,假若没有“扣”,医疗仪器企业起码死掉2~3万家。
医疗器械市场流通体制怎么改?
杨天泰
国览医疗器械城建立的目的,最主要的是配合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方便医院采购,有利于药监部门进行规范化监管。医疗器械传统的单一营销模式在国览医械城将逐步不复存在,我们将依傍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的集聚效应,不断集聚优质客源,拓宽营销渠道,让商家宝贵的精力从烦琐的公关中解放出来,主要集中在公司实力展示、产品批发、分销、直销、零售等全方位的营销模式上,推动医疗器械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
伍于添
国览医疗器械城要推动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要切合政策,就要切中要害的问题,联络一些有影响的厂家,逐步走向规范化,价格标杆。
目前广州的几大医疗器械招标公司没有一个是有水平的,不懂行。医疗器械城能不能成立一个招标公司,按照招标的技术规范,起一个典范的作用?
不要什么标都招,只招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只要做得好,医院、企业大家都来找你。
陈明
现在广东每个地级市都有招标公司。像云浮地区,2万元以上都要招标,由当地政府牵头,卫生局、纪检组织招标,医院去采购。云浮地区肯定不会到国览来招标的。
蒋水生(广州科腾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觉得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医疗行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要突破一点很难。这是全中国一个普遍的问题,你不能拉出一个网点进行突破。不然,像国有企业改了那么多年,怎么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吴昊(深圳希复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年7月份,中国发改委出了一个参考意见,委托中国价格协会对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行调查。主要有两条:(1)进口设备报关的价格,加价多少,国家10月份再规定;(2)国产设备的出厂价,签有合同,联合工商、税务、海关,一定把全部价格查出来。总体上,允许生产厂家有合法、适当的利益,但是目标是把中间商干掉。这实在不实在?现实不现实?
李晓瑜(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这样的话就没有医疗器械经销企业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全部没有了。目前的状况是生产企业比较少,经销企业比较多。作为厂家是非常赞成的,但是操作会比较困难。
吴昊
药品在几年前都动了,结果在招标中出了问题,把价加上来,把暗扣钱拿回来。医疗器械想回避这个问题,实际上对谁有好处?对大企业绝对有好处,迈瑞这次会乐疯了。
国家现在需要有一个监督机制,但还没有明确这个监督机制给谁?给物价局、监督局、工商局、医管局?还是给一个像国览医械城这样的民间组织?这是一个利益的巨大发祥点。
我认为,国览医械城建立一个平台的机会的确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