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11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米尔福德峡湾

标签:
米尔福德峡湾神奇峡湾皇后镇南部景观路线啄羊鹦鹉 |
分类: 南半球南端的魔戒故乡 |
新西兰南岛西南部,有一片冰河时期形成的特殊地貌:众多高耸的山崖与水面几乎垂直相交,海水则把山峰变成众多险峻的岛屿。每条通海的水道与周围山峰或岛屿被称为一条峡湾,这样的峡湾在整个南岛西南区域有大小数十条,都是峭壁万仞、飞瀑流泉的壮美景色,被英国作家吉普林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其中最著名的是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和神奇峡湾(Doubtful sound)。
口罩计划中的是前者,其毛利语的意思为“第一只野生画眉”,而且毛利人认为峡湾是一个名为图蒂拉基法努阿的铁匠所创造,力大无穷的铁匠用神奇的斧头雕出了米尔福德峡湾的峭壁和宏伟的山峦。如前文所述,峡湾距皇后镇其实并不算远,但因山高水深而没有直通公路,只能从皇后镇开车绕行三百公里,才能到达直线距离仅几十公里的米尔福德峡湾。
口罩从箭镇回到皇后镇,匆忙收拾行李后出发南下。沿着瓦卡蒂普湖东侧的公路行驶,又是一路的湖光山色。出了皇后镇就正式进入“南部景观路线(Southern Scenic Route)”,此为新西兰南岛南部的一条风景大道,先往南、再转西到达西海岸的蒂阿瑙,继续沿着海岸公路转过新西兰最南端,一直沿着海边到达东海岸的丹尼丁,口罩在峡湾之后的几天基本是沿着这条景观大道行驶的。
瓦卡蒂普湖边的公路相当不错,不仅风景好,天气也给力,湖光山色和蓝天白云相配合,很容易拍出像明信片一样的照片来。转向西的几十公里路,天气开始转变,风大了、云厚了、气温低了,抵达西海岸小镇蒂阿瑙的时候已经落雨了。
蒂阿瑙是前往米佛峡湾最后一个有加油站的地方,自驾者一定要确保油箱里的储备可以往返两百公里山路。本来蒂阿瑙到米佛的公路是条风景路,但乌云和小雨把雪山、瀑布都遮住了,拍过《指环王》的“镜湖”看上去也相当平庸。到达米佛的最后三十公里路是险峻的盘山道,要翻越一座山并穿过最高处的一条隧道。
靠近隧道的时候,雨已经变成了雪,而且因为修路那隧道已经改成单向通行。等待的过程中,看到了几只在雪地觅食的新西兰独有大鹦鹉,这是种身长半米、体重一公斤的大鸟,生活在险峻寒冷的高山地区,因其叫声被当地人称为Kea,还有个恐怖的名字叫“啄羊鹦鹉”,因其会跳到羊背上撕咬活羊而得名。过了隧道是连串的下坡弯路,少部分地面已经结冰,让口罩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驾驶。
下到海拔稍低的地方,雨越来越大了,直接开到码头外的小咖啡店,得知当天最后一班进入峡湾的船还赶得及,但考虑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口罩遂决定把乘船的计划改到第二天。米佛只有码头外两公里处的一间客栈,而且是背包客式、按床位付费的。条件不算好,但除非当天进出峡湾,否则只能在此落脚,若不提前预定还有露宿街头的危险。
此为南岛自驾的第八天,早起先造访了箭镇,再沿着“南部景观线路”到达蒂阿瑙,在此加油后向北一百公里到达峡湾,入住当地唯一的客栈。全天驾驶里程为360公里,而且最后的几十公里遭遇恶劣天气和冰雪路面。
次日早晨起来,雨还是没有停歇的迹象。不能继续耽搁行程了,到码头买了游船票冒雨出海。问题不仅是雨,而且峡湾内风浪相当大。
(网络图片)
令人惊喜的是,雨天会出现很多“暂时的瀑布”,峭壁上往往挂着数条直泻而下的白链,很像《指环王》中那些高贵精灵的国度。
这是晴天的峡湾所难以见到的美景。连穿上的专业讲解员也这样想,她更愿意在雨天的迷雾中进入峡湾。狂风骤雨所带来的不仅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多瀑美景,而且在船长可以靠近大瀑布时颇有惊心动魄的感觉。
不过雨天除了无法领略风和日丽中的景色,而且很难看到海豚等海洋生物,往返两个小时的船程仅在某块礁石上看到一只小海豹,本来观赏不同的海洋生物是峡湾游船的重点之一的。新西兰南岛人口密度相当小,所以生态保存相当好,而峡湾则是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地区。如果有足够时间和体力加上足够的探险精神,峡湾地区有多条人迹罕至的徒步路线,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净土。
离开峡湾时已经下午两点,雨还是下个不停。冒着雨小心翼翼地驶过隧道附近的冰雪路面,一百公里后经过蒂阿瑙,听说海边的公路不太好走,于是向东经拉姆斯登再转南,目标是最南端城市因弗卡吉尔(Invercargill)。
行程过半的时候终于驶出雨带,再度看到了蓝天白云。此为南岛自驾第九天,冒雨乘船游览米尔福德峡湾后,驱车到因弗卡吉尔住下,驾驶距离为二百九十公里。
博主近期其他旅行笔记: